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Ni-P纳米颗粒结构及形成过程的原位同步辐射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引言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60页
   ·同步辐射与纳米材料第14-16页
   ·同步辐射实验方法第16-35页
     ·同步辐射装置第16-17页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第17-23页
     ·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SAXS)第23-35页
   ·同步辐射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第35-41页
   ·纳米颗粒形成过程的理论和机制第41-47页
   ·Ni-P纳米颗粒的同步辐射研究第47-54页
     ·Ni-P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第47-50页
     ·Ni-P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第50-51页
     ·Ni-P纳米颗粒结构的同步辐射研究第51-53页
     ·Ni-P纳米颗粒形成过程的同步辐射研究第53-54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54-60页
     ·研究的意义第54-55页
     ·研究的目的和目标第55-56页
     ·研究的科学问题第56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56-59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59-60页
3 Ni-P纳米颗粒局域结构的同步辐射表征第60-81页
   ·引言第60页
   ·实验方法第60-64页
     ·Ni-P纳米颗粒的制备第60-61页
     ·TEM实验第61页
     ·样品的热处理第61-62页
     ·XRD实验第62页
     ·Ni的K边XAFS实验第62-63页
     ·P的K边XAFS实验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80页
     ·形貌与成分第64-65页
     ·结晶形态第65-66页
     ·Ni的近邻结构第66-70页
     ·P的近邻结构第70-71页
     ·Ni-P纳米颗粒的局域结构构型第71-76页
     ·不同粒径Ni-P纳米颗粒的局域结构变化第76-80页
   ·小结第80-81页
4 Ni-P纳米颗粒形成过程的原位同步辐射研究第81-116页
   ·引言第81-82页
   ·实验方法第82-101页
     ·HRTEM实验第82-83页
     ·原位化学反应池的设计与制作第83-85页
     ·原位QXAFS实验与参数优化第85-89页
     ·非原位XAFS实验与参数优化第89-90页
     ·原位SAXS实验与参数优化第90-92页
     ·Ni-P纳米颗粒制备条件的优化第92-101页
   ·结果与讨论第101-115页
     ·Ni-P纳米颗粒形成过程中的微观结构与形貌变化第101-103页
     ·Ni-P纳米颗粒形成过程中Ni的XANES谱分析第103-105页
     ·Ni-P纳米颗粒形成过程中Ni的EXAFS谱分析第105-108页
     ·Ni-P纳米颗粒形成过程中P的XANES谱分析第108-109页
     ·Ni-P纳米颗粒形成过程中P的EXAFS谱分析第109-111页
     ·Ni-P纳米颗粒形成过程中颗粒的粒度分布变化第111-113页
     ·Ni-P纳米颗粒的形成过程模型第113-115页
   ·小结第115-116页
5 Ni-P纳米颗粒形成过程的发射光谱研究第116-130页
   ·引言第116-117页
   ·实验方法第117-120页
     ·发射光谱实验装置第117-118页
     ·吸光光度法第118-120页
   ·结果与讨论第120-129页
     ·脉冲放电的物理过程第120-122页
     ·脉冲放电产生的活性粒子第122-124页
     ·活性粒子对Ni-P纳米颗粒形成的触发作用第124-126页
     ·脉冲放电产生的冲击波第126页
     ·放电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第126-129页
   ·小结第129-130页
6 Ni-P纳米颗粒局域结构热稳定性的同步辐射研究第130-149页
   ·引言第130页
   ·实验方法第130-131页
     ·热处理第131页
     ·HRTEM实验第131页
     ·XRD和XAFS实验第131页
     ·VSM实验第131页
   ·结果与讨论第131-148页
     ·晶体相变化第131-134页
     ·微观结构和形貌变化第134-137页
     ·Ni的近邻结构变化第137-141页
     ·P的近邻结构变化第141-145页
     ·磁性能变化第145-146页
     ·Ni-P纳米颗粒局域结构的变化第146-148页
   ·小结第148-149页
7 结论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6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66-16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源设计知识协作网络的特征分析与仿真研究
下一篇:中原先秦绿松石制品产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