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生态优化的台北城市边缘区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1 绪论第13-17页
   ·研究背景第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案例解读法第15页
       ·实地调查法第15页
       ·规划实践法第15-16页
   ·研究框架第16-17页
2 城市边缘区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优化研究概述第17-25页
   ·相关概念解读第17-18页
     ·城市边缘区第17页
       ·概念界定第17页
       ·城市边缘区的发展优势与存在弊病第17页
       ·城市边缘区游憩用地的存在意义第17页
     ·城市滨水绿地第17-18页
       ·概念界定第17-18页
       ·城市滨水绿地的功能第18页
     ·生态设计第18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同类项目资料分析第18-2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9页
     ·国内外同类项目案例分析第19-25页
       ·案例一:秦皇岛滨海景观区第19-20页
       ·案例二:成都活水公园第20-21页
       ·案例三:香港湿地公园第21-22页
       ·案例四:台湾宜兰维管束计划第22-23页
       ·案例五:新加坡加冷河-碧山公园第23-24页
       ·案例六:美国西雅图海滨公园第24-25页
3 城市边缘区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优化理论解析第25-27页
   ·理论概述第25-26页
     ·景观生态学第25页
     ·环境心理学第25-26页
     ·环境美学第26页
   ·应用深化第26-27页
     ·深生态学应用第26-27页
     ·反规划途径应用第27页
4 基于生态优化的城市边缘区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的研究及策略第27-30页
   ·城市边缘区滨水景观空间面临的生态问题第27-28页
     ·自然资源保护不力第27-28页
     ·经济开发建设盲目第28页
     ·社会人文构建迟缓第28页
   ·城市边缘区滨水景观的复合型生态价值第28页
     ·自然生态价值第28页
     ·经济功能价值第28页
     ·社会人文价值第28页
   ·城市边缘区滨水景观带生态优化规划策略第28-30页
     ·自然生态的规划策略——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第29页
       ·水域资源保护与恢复第29页
       ·自然岸线保护与生态驳岸设计第29页
       ·生物资源保护与恢复第29页
     ·景观生态的规划策略——保持景观结构整体性第29页
     ·经济生态的规划策略——保障资源利用高效性第29页
     ·人文生态的规划策略——体现生态优势地域性第29-30页
5 城市边缘区生态优化实践——台北社子岛北岸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第30-64页
   ·规划背景第30-40页
     ·社会环境解读第30-31页
       ·《台北市综合发展计划书》第30页
       ·《台北市未来30年都市发展愿景纲要计划》第30页
       ·《台北市士林区都市计划通盘检讨(主要计划)案》第30-31页
     ·项目概况第31-40页
       ·项目背景及规划范围第31页
       ·区位分析第31-33页
       ·水文分析第33-34页
       ·气候分析第34-35页
       ·现状用地分析第35-37页
       ·现状公共交通分析第37页
       ·现状堤坝及高程分析第37-38页
       ·现状植物资源分析第38-39页
       ·现状鸟类资源分析第39-40页
   ·社子岛北岸滨水带现状综合解读第40-41页
     ·优势解读第40页
     ·劣势解读第40页
     ·机会解读第40-41页
     ·威胁解读第41页
   ·生态优化思路——规划构想第41-43页
     ·规划依据第41页
     ·规划目标第41-42页
     ·规划定位第42页
     ·规划原则第42-43页
       ·生态优先原则第42页
       ·整体发展原则第42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2-43页
       ·地方特色原则第43页
       ·功能多样性原则第43页
     ·规划策略第43页
   ·生态优化实践——总体规划设计第43-49页
     ·总平面规划第44页
     ·功能分区规划第44-45页
     ·景观空间结构规划第45页
     ·交通动线规划第45-46页
     ·植物种植规划第46-47页
     ·竖向规划第47-48页
       ·竖向空间规划第47页
       ·典型驳岸竖向空间分析第47-48页
     ·经济技术指标第48-49页
   ·生态优化应用——分区规划设计第49-57页
     ·岛头观澜区第49-51页
     ·生态游憩区第51-52页
     ·科普保育区第52-54页
     ·农业景观区第54-56页
     ·创意活动区第56-57页
   ·生态优化阐释——专项设计第57-64页
     ·生态修复型驳岸设计第57-60页
       ·生态修复型驳岸设计概述第57-58页
       ·生态修复型驳岸设计原则第58页
       ·生态修复型驳岸设计应用第58-59页
       ·生态修复型驳岸渗透性材质选择第59-60页
     ·生态优化型种植设计第60-61页
       ·生态优化型种植设计概述第60页
       ·生态优化型种植设计原则第60页
       ·生态优化型种植设计应用第60-61页
       ·生态优化型种植设计植物材料选择第61页
     ·生态体验型农业设计第61-64页
       ·生态体验型农业设计概述第61-62页
       ·生态体验型农业设计原则第62页
       ·生态体验型农业设计应用第62-64页
6 总结与讨论第64-66页
   ·项目思考与总结第64-65页
   ·讨论第65-66页
     ·研究不足第65页
     ·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第69-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传统民居色彩研究
下一篇:福州市乌山历史风貌区景观提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