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诈骗罪的刑法规制研究--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重点及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诉讼诈骗罪的概念界定 | 第13-22页 |
第一节 诉讼诈骗罪的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一、诉讼诈骗罪的概念 | 第13-15页 |
二、诉讼诈骗罪与相似概念的辨析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诉讼诈骗罪与其他犯罪辨析 | 第17-20页 |
一、诉讼诈骗罪与诈骗罪的辨析 | 第17-18页 |
二、诉讼诈骗罪与妨害作证罪的辨析 | 第18-20页 |
第三节 诉讼诈骗罪刑法规制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一、诉讼诈骗浪费了司法资源 | 第20-21页 |
二、诉讼诈骗损害了司法权威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诉讼诈骗罪的基本理论 | 第22-31页 |
第一节 诉讼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 第23-25页 |
一、诉讼诈骗罪的客体要件 | 第23页 |
二、诉讼诈骗罪的客观要件 | 第23-24页 |
三、诉讼诈骗罪的主体要件 | 第24页 |
四、诉讼诈骗罪的主观要件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诉讼诈骗罪的犯罪形态 | 第25-27页 |
一、诉讼诈骗罪的预备、着手 | 第25-26页 |
二、诉讼诈骗罪的既遂标准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诉讼诈骗罪的共犯形态 | 第27-28页 |
第四节 诉讼诈骗罪的罪数形态 | 第28-31页 |
一、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的区别 | 第29页 |
二、诉讼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 第29-30页 |
三、诉讼诈骗罪的法条竞合犯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及域外诉讼诈骗罪刑法规制的比较研究 | 第31-37页 |
第一节 我国诉讼诈骗罪的刑法规制 | 第31-33页 |
一、刑法规定 | 第31-32页 |
二、司法解释 | 第32页 |
三、地方性指导意见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域外诉讼诈骗罪的刑法规制 | 第33-35页 |
一、专设罪名定处 | 第33-34页 |
二、以妨害司法证据类罪名定处 | 第34页 |
三、以诈骗罪定处 | 第34-35页 |
四、侵财型与非侵财型分别定处 | 第35页 |
第三节 域外刑法规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一、立法设计精细 | 第36页 |
二、立法语言明确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我国诉讼诈骗罪的完善建议 | 第37-44页 |
第一节 诉讼诈骗罪刑事立法规制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一、对《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五条的解读 | 第37-39页 |
二、《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五条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诉讼诈骗刑法规制的完善建议 | 第40-41页 |
一、扩大诉讼诈骗罪的范围 | 第40页 |
二、增加诉讼诈骗罪的行为手段 | 第40页 |
三、对“情节严重”作出相关司法解释 | 第40-41页 |
四、具体列举出“其他犯罪” | 第41页 |
第三节 诉讼诈骗罪衔接性规定的完善建议 | 第41-44页 |
一、诉讼法规定的不足及完善 | 第41-42页 |
二、民法规定的不足及完善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