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3-28页 |
第一节 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机制及相应抗耐药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一、靶位酶及其编码基因的改变 | 第13-14页 |
二、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 | 第14-17页 |
三、细胞应激反应 | 第17-18页 |
四、脂类的代谢 | 第18-19页 |
五、生物膜的形成 | 第19-20页 |
六、耐药相关转录因子突变 | 第20-21页 |
七、其他相关体外抗耐药研究 | 第21-22页 |
第二节 香莲系列制剂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一、组方依据及初期研究 | 第22-23页 |
二、抗真菌作用的体外实验及临床验证 | 第23-25页 |
三、抗真菌耐药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第25-26页 |
四、针对其他病原体的体外实验 | 第26-27页 |
五、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种分布与药敏分析 | 第28-42页 |
第一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8-2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8页 |
二、研究步骤 | 第28-29页 |
三、统计方法 | 第29页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29-37页 |
一、病例一般资料 | 第29-31页 |
二、症状体征 | 第31-32页 |
三、白带常规结果 | 第32-33页 |
四、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 | 第33-37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7-42页 |
一、致病或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 第38页 |
二、临床表现分析 | 第38页 |
三、白带常规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四、VVC、RVVC患者致病菌种分布分析 | 第39-40页 |
五、致病念珠菌耐药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六、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42-69页 |
第一节 香莲方及其主要中药单体成分对唑类耐药白念珠菌恢复敏感的诱导 | 第42-52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7-51页 |
四、讨论 | 第51-52页 |
第二节 香莲方及其主要中药单体成分对耐药白念珠菌外排泵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2-6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3-57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57-60页 |
四、讨论 | 第60-61页 |
第三节 香莲方及其主要中药单体成分对耐药白念珠菌外排泵功能的影响 | 第61-68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61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62-66页 |
四、讨论 | 第66-68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2页 |
附录 | 第82-9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