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 中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 第12-13页 |
·中风的病名 | 第12页 |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2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 第13-15页 |
·危险因素 | 第14页 |
·病理生理机制 | 第14-15页 |
3 针康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 | 第15-19页 |
4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管新生 | 第19-27页 |
·血管新生 | 第19-21页 |
·bFGF与缺血性脑卒中 | 第21-24页 |
·AS与缺血性脑卒中 | 第24-27页 |
实验研究 | 第27-35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指标检测及方法 | 第29-32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32页 |
2 结果 | 第32-35页 |
·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第32页 |
·各组脑组织缺血半暗区bFGF蛋白的表达 | 第32-33页 |
·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区AS蛋白的表达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45页 |
1 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影响模型制备的因素 | 第35-38页 |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35页 |
·动物模型及造模方法 | 第35-36页 |
·造模的影响因素及失败原因 | 第36-38页 |
2 针康法的优势及选择 | 第38-40页 |
·针康法的优势 | 第38页 |
·针康法的选择 | 第38-40页 |
3 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 第40-41页 |
4 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区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1-42页 |
5 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区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2-44页 |
6 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