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绪论 | 第13-2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国外学者对自由港的奠基性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学者自由港研究的焦点变迁与评述 | 第17-19页 |
·关于自由港演化及其制度研究的不足 | 第19-20页 |
·研究视角与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视角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3-27页 |
2 自由港概念演化及自由区概念体系构建 | 第27-63页 |
·自由港相关概念综述:演化与辨析 | 第27-39页 |
·自由港研究术语演化概述 | 第27-29页 |
·自由港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29-39页 |
·自由港分类研究:综述与补充视角 | 第39-50页 |
·自由港(区)分类研究综述 | 第39-45页 |
·自由港(区)分类视角的补充——基于港口发展形态 | 第45-50页 |
·自由区概念体系构建:理论基础与步骤 | 第50-61页 |
·构建自由区概念体系的术语学理论简介 | 第50-51页 |
·构建自由区概念体系的步骤 | 第51-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3 自由港功能概述及基于功能的代际演化研究 | 第63-95页 |
·自由港功能研究:内涵、演化及定位 | 第63-78页 |
·自由港(区)功能的理论内涵 | 第63-66页 |
·自由港(区)的功能演化 | 第66-74页 |
·自由港(区)的功能定位 | 第74-78页 |
·自由港代际演化研究:规律与展望 | 第78-91页 |
·港口代际划分理论概述 | 第78-79页 |
·自由港代际演化阶段性特征分析 | 第79-85页 |
·第四代自由港演化趋势与中国机遇展望 | 第85-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5页 |
4 自由港制度的理论诠释:属性与构成 | 第95-117页 |
·经济自由与经济制度双重视角下的自由港制度 | 第95-109页 |
·自由经济思想对自由贸易的阐释及其局限性 | 第95-98页 |
·制度经济学对自由贸易制度的理论解释 | 第98-100页 |
·自由港制度内涵解析——制度约束下的自由贸易 | 第100-103页 |
·自由港制度的构成分析 | 第103-109页 |
·国际公共物品视角下的自由港制度 | 第109-113页 |
·国际公共物品理论概述 | 第109-111页 |
·自由港制度的国际公共物品属性辨析 | 第11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7页 |
5 国际体系中的自由港制度变迁 | 第117-145页 |
·自由港制度的变迁:分析框架与影响因素 | 第117-127页 |
·制度变迁理论概述与分析框架 | 第117-120页 |
·自由港制度变迁影响因素探析——以汉堡港为例 | 第120-127页 |
·自由港制度变迁与其他相关制度安排的互动研究——以欧洲海关关税制度为例 | 第127-143页 |
·古代欧洲——海关关税和自由港的起源 | 第129-130页 |
·中世纪欧洲——贸易关税特权与商业自由市的发展 | 第130-132页 |
·近代欧洲——海关制度变革与自由港的诞生和发展 | 第132-136页 |
·现代欧洲——关税一体化与自由港的转型和消失 | 第136-140页 |
·欧洲海关体系与自由港的互动关系分析 | 第140-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5页 |
6 自由港制度的外溢:效益与风险 | 第145-173页 |
·制度外溢的原理和途径 | 第145-149页 |
·制度外溢的原理 | 第145-146页 |
·制度外溢的途径 | 第146-149页 |
·自由港制度的效益及其外溢途径 | 第149-156页 |
·自由港制度的综合效益 | 第149-153页 |
·自由港制度效益的外溢 | 第153-156页 |
·自由港制度的风险及其外溢特征——基于非传统安全视角 | 第156-163页 |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制度风险 | 第156-157页 |
·自由港制度的缺陷与风险 | 第157-159页 |
·自由港制度风险外溢的非传统安全特征 | 第159-163页 |
·自由港制度外溢对中国自贸区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163-169页 |
·中国自贸区制度建设的初步成果 | 第163-164页 |
·中国自贸区制度建设的改进空间和优化路径 | 第164-169页 |
·本章小结 | 第169-173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73-179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73-176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176-177页 |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177-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91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