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广西平果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引言第10-15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退耕还林效益评价研究第11-12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1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1-12页
     ·研究内容第12-14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5-19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15-16页
       ·地理位置及辖区面积第15页
       ·气候第15页
     ·地质第15-16页
       ·水资源第16页
       ·土壤第16页
       ·植被及动物资源第16页
       ·矿产资源第16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16-17页
       ·行政区划及人口第16页
       ·社会经济结构第16-17页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第17页
     ·退耕还林概况第17-19页
3. 研究方法第19-31页
     ·林分调查第19页
     ·生物量调查第19-20页
       ·乔木层生物量测定第19页
       ·灌木层生物量测定第19-20页
       ·草本层生物量测定第20页
       ·枯枝落叶层生物量测定第20页
     ·土壤调查第20-22页
       ·土壤剖面调查第20页
       ·样地设置及取样第20-21页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第21-22页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第22页
     ·林地水文调查第22-23页
       ·冠层截留第22-23页
       ·枯枝落叶层容水量第23页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23-24页
       ·评价指标筛选原则第23页
       ·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第23-24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4页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模型与方法第24-31页
       ·保护水资源效益评价方法第24-26页
       ·保育土壤效益评价方法第26-27页
       ·固碳制氧效益评价方法第27-29页
       ·净化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第29页
       ·改善小气候效益评价方法第29-30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评价方法第30-31页
4. 退耕还林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物量分析第31-39页
     ·乔木层生物量分析第34-35页
     ·草灌层生物量分析第35-37页
     ·枯枝落叶层生物量分析第37页
     ·小结第37-39页
5. 退耕还林地土壤理化特征研究第39-49页
     ·退耕还林对土壤物理性的影响第39-42页
       ·退耕还林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第39-40页
       ·退耕还林对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第40-41页
       ·退耕还林对土壤容重的影响第41-42页
     ·退耕还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42-48页
       ·土壤有机质变化第42-44页
       ·土壤全量养分变化第44-46页
       ·土壤有效养分变化第46-48页
     ·小结第48-49页
6. 退耕还林地水文效应分析第49-53页
     ·冠层截留量第49-50页
       ·林地冠层截留量第49页
       ·不同退耕地草本层截留量对比第49-50页
       ·不同退耕地枯枝落叶层容水量第50页
     ·土壤渗透性第50-51页
       ·不同退耕地土壤渗透性第50-51页
     ·小结第51-53页
7.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第53-70页
     ·退耕还林保护水源价值第53-55页
       ·退耕还林涵养水源价值第53-54页
       ·退耕还林净化水质价值第54页
       ·退耕还林保护水资源价值第54-55页
     ·退耕还林保育土壤价值第55-57页
       ·退耕还林减少土壤侵蚀第55页
       ·退耕还林减少泥沙淤积滞留价值第55-56页
       ·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价值第56-57页
       ·退耕还林保育土壤总价值第57页
     ·退耕还林固碳制氧价值第57-60页
       ·退耕还林固定CO_2价值第57-59页
       ·退耕还林制氧价值第59-60页
       ·固碳制氧总价值第60页
     ·退耕还林净化大气环境价值第60-64页
       ·退耕还林吸收SO_2价值第60-61页
       ·退耕还林吸收氟化物价值第61页
       ·退耕还林吸收氮氧化物价值第61-62页
       ·退耕还林产生负离子价值第62-63页
       ·退耕还林阻滞降尘价值第63页
       ·退耕还林净化大气环境总价值第63-64页
     ·退耕还林改善小气候价值第64-66页
       ·气候变化现状第64页
       ·退耕还林降低温度价值第64页
       ·退耕还林保护农田价值第64-65页
       ·改善小气候总价值第65-66页
     ·退耕还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第66页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总价值第66-67页
     ·退耕还林生态价值评价结果修正第67-70页
       ·相对支付意愿值计算(Wc)第67-68页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修正后价值第68-70页
8. 结论与讨论第70-72页
     ·结论第70-71页
     ·讨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个人简介第74-75页
导师简介第75-77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平台与经营决策服务子系统的研建
下一篇:轴向真空处理工艺对椴木阻燃效果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