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以数罪变更为一罪为视角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一、问题之提出 | 第6-8页 |
(一)背景 | 第6-7页 |
(二)问题之类型 | 第7-8页 |
二、“上诉不加刑”基础理论之探讨 | 第8-13页 |
(一)上诉不加刑原则之存废 | 第8-9页 |
(二)上诉不加刑原则原理性依据之探讨 | 第9-12页 |
(三)观点之提出 | 第12-13页 |
三、“刑”之范围的重新理解 | 第13-20页 |
(一)三种解释路径 | 第13-16页 |
(二)“刑”之范围的具体界定 | 第16-20页 |
四、衡量中介之选择——罪名抑或是审判对象? | 第20-25页 |
(一)罪名说 | 第20页 |
(二)罪名说之弊端 | 第20-22页 |
(三)公诉事实说之提出 | 第22-23页 |
(四)公诉事实说之原理依据 | 第23-25页 |
五、刑轻重判断之一般标准 | 第25-27页 |
(一)一般标准之内容 | 第25-26页 |
(二)一般标准之应用实例案例——以杨某案为例 | 第26-27页 |
(三)一般标准之缺陷 | 第27页 |
六、刑轻重判断特殊标准之一——罪名变更标准 | 第27-31页 |
(一)公诉事实说同一性理论之取舍 | 第28-29页 |
(二)公诉事实同一说的理论与实践 | 第29-31页 |
七、刑轻重判断特殊标准之二——刑罚变更标准 | 第31-35页 |
(一)刑罚理论之重塑 | 第31-32页 |
(二)域外经验之汲取 | 第32-33页 |
(三)刑罚变更标准之提出 | 第33-35页 |
八、具体判断方法——两段分析法 | 第35-41页 |
(一)两段分析法 | 第35-36页 |
(二)适用范围 | 第36-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