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引言 | 第9页 |
| ·三维地质建模国内外研究水平及现状 | 第9-12页 |
| ·三维地质建模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三维地质建模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第15-21页 |
| ·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 ·交通位置 | 第15-16页 |
|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 ·水系河流 | 第16页 |
| ·气象及地震 | 第16页 |
| ·经济及环境状况 | 第16页 |
| ·矿区地质特征 | 第16-18页 |
| ·地层 | 第16-17页 |
| ·构造 | 第17-18页 |
| ·岩浆岩 | 第18页 |
| ·矿体特征 | 第18-20页 |
| ·金矿层特征 | 第19页 |
| ·金矿体分布特征 | 第19页 |
| ·原生矿矿体特征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戈塘金矿矿体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1-39页 |
| ·3DMine矿业软件简介 | 第21-22页 |
| ·戈塘金矿地表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 ·戈塘金矿矿体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3-34页 |
| ·钻孔数据库的建立 | 第24-27页 |
| ·实体模型建模原理及方法 | 第27-28页 |
| ·矿体的圈定 | 第28-29页 |
| ·金矿体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9-33页 |
| ·矿体三维实体模型的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 ·断层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 ·文件的导入及转换 | 第34页 |
| ·断层信息提取 | 第34页 |
| ·断层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 ·金矿体形态分析 | 第36-38页 |
| ·金矿体三维实体模型形态分析 | 第36-37页 |
| ·金矿体三维实体模型的修正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基于物探数据反演成果的矿体模型补充修正 | 第39-69页 |
| ·双频激电法简介 | 第39-41页 |
| ·双频激电法在戈塘金矿的应用研究 | 第41-54页 |
|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 第41-42页 |
| ·频率域激电中梯扫面 | 第42-47页 |
| ·频率域对称四级测深 | 第47-50页 |
| ·非水平地层不同极距序列测深效果对比 | 第50-54页 |
| ·基于物探数据反演成果的金矿矿体三维实体模型补充修正 | 第54-63页 |
| ·矿体形态推断 | 第54-61页 |
| ·金矿体三维实体模型的补充修正 | 第61-63页 |
| ·补充修正后矿体模型与补充修正前的矿体模型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 ·矿体模型验证 | 第64-68页 |
| ·工程验证 | 第64-66页 |
| ·剖面验证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三维地质建模的应用 | 第69-76页 |
| ·绘制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 | 第69-70页 |
| ·开拓设计 | 第70-72页 |
| ·工程概况 | 第70-7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 ·三维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的耦合 | 第72-75页 |
| ·DMine与Phase2的耦合方式 | 第72-73页 |
| ·基于 3DMine的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 | 第73页 |
| ·基于Phase2的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建议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附录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