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可靠性研究的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课题意义 | 第10-11页 |
·可靠性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国内外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及其可靠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15-26页 |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 第15-21页 |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 | 第15-16页 |
·FMEA实施步骤 | 第16-19页 |
·危害度分析(CA)方法 | 第19-20页 |
·FMECA的优缺点 | 第20-21页 |
·故障树分析(FTA) | 第21-25页 |
·FTA目的及作用 | 第21页 |
·FTA的表示方式及步骤 | 第21-23页 |
·FTA的定性分析 | 第23-24页 |
·FTA的定量分析 | 第24页 |
·费塞—维思利重要度 | 第24-25页 |
·FTA的优缺点 | 第25页 |
·本章小节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FMECA分析 | 第26-45页 |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结构分析 | 第26-28页 |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建立结构框图 | 第27-28页 |
·可靠性功能框图的建立 | 第28-31页 |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故障数据的采集 | 第31页 |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 第31-39页 |
·旋转组件FMEA分析 | 第33-35页 |
·供油组件FMEA分析 | 第35-37页 |
·排油组件FMEA分析 | 第37-38页 |
·调速装置FMEA分析 | 第38页 |
·辅助系统FMEA分析 | 第38-39页 |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危害度分析(CA) | 第39-43页 |
·旋转组件CA分析 | 第39-41页 |
·供油组件CA分析 | 第41页 |
·排油组件CA分析 | 第41-42页 |
·调速装置CA分析 | 第42页 |
·辅助系统CA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调速型液力偶合器FTA分析 | 第45-59页 |
·漏油故障模式FTA分析 | 第45-49页 |
·漏油故障树的建立 | 第45-46页 |
·漏油的定性分析 | 第46-47页 |
·漏油的定量分析 | 第47-48页 |
·改进措施 | 第48-49页 |
·叶片断裂故障模式FTA分析 | 第49-52页 |
·叶片断裂故障树的建立 | 第49-50页 |
·叶片断裂的定性分析 | 第50页 |
·叶片断裂的定量分析 | 第50-51页 |
·改进措施 | 第51-52页 |
·轴断裂故障模式FTA分析 | 第52-55页 |
·轴断裂故障树的建立 | 第52-53页 |
·轴断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第53页 |
·改进措施 | 第53-55页 |
·温度过高故障模式FTA分析 | 第55-57页 |
·温度过高故障树的建立 | 第55-56页 |
·温度过高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第56-57页 |
·改进措施 | 第57页 |
·本章小节 | 第57-59页 |
第五章 YOTCGP750型液力偶合器关键零件的可靠性研究 | 第59-73页 |
·应力—强度分布干涉理论 | 第59-60页 |
·轴的可靠性计算 | 第60-68页 |
·轴的受力分析 | 第61-63页 |
·输出轴的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 第63-66页 |
·轴的静强度可靠性计算 | 第66-68页 |
·叶片的可靠性计算 | 第68-72页 |
·叶片的受力分析 | 第68页 |
·叶片的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 第68-71页 |
·叶片的静强度可靠性计算 | 第71-72页 |
·本章小节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