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油区油藏富集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页 |
·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内容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二章 地层划分对比与物源分析 | 第9-20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9页 |
·延长组地层划分标志 | 第9-12页 |
·长3油层组地层划分 | 第12-14页 |
·延长组沉积物源供给体系 | 第14-17页 |
·镇原油区长3油层组物源分析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研究 | 第20-45页 |
·沉积背景 | 第20页 |
·沉积环境识别标志 | 第20-33页 |
·颜色标志 | 第20-21页 |
·古生物标志 | 第21页 |
·岩性标志 | 第21-24页 |
·沉积构造标志 | 第24-27页 |
·单井沉积相分析 | 第27-30页 |
·测井相标志 | 第30-33页 |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33-37页 |
·扇三角洲 | 第34-35页 |
·辫状河三角洲 | 第35-36页 |
·湖泊 | 第36-37页 |
·沉积相模式 | 第37-38页 |
·沉积相的展布及演化特征 | 第38-45页 |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38-40页 |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40-45页 |
第四章 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45-59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45-46页 |
·碎屑成分 | 第45页 |
·填隙物 | 第45-46页 |
·粒度及分选 | 第46页 |
·成岩作用及成岩相分析 | 第46-53页 |
·储集砂岩成岩作用的类型 | 第47-48页 |
·成岩相划分及平面分布特征 | 第48-53页 |
·储层孔隙类型特征 | 第53-54页 |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54-55页 |
·储层的物理特征 | 第55-59页 |
第五章 成藏条件和油藏富集规律 | 第59-72页 |
·成藏条件 | 第59-64页 |
·油气来源条件 | 第59-63页 |
·运移条件 | 第63页 |
·储盖构成条件 | 第63-64页 |
·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 | 第64-69页 |
·沉积相带的控制作用 | 第64-66页 |
·成岩作用的控制作用 | 第66-68页 |
·现今构造特征的控制作用 | 第68-69页 |
·产建目标优选 | 第69-72页 |
·产建目标优选分类标准建立 | 第69-70页 |
·各层位有利目标优选 | 第70-71页 |
·产建目标优选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