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6-10页 |
第二章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概述 | 第10-35页 |
第一节 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 第10-12页 |
一、 美国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 | 第10页 |
二、 美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成员 | 第12-26页 |
一、 影子银行机构 | 第12-20页 |
二、 工具与产品 | 第20-26页 |
第三节 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功能、运行机制及风险 | 第26-30页 |
一、 美国影子银行的功能 | 第26-29页 |
二、 美国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与风险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危机后美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变化 | 第30-35页 |
一、 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政策 | 第30-32页 |
二、 后危机时代影子银行的变化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概述 | 第35-60页 |
第一节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 第35-37页 |
一、 中国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 | 第35页 |
二、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 | 第37-57页 |
一、 商业银行:银行理财业务 | 第37-43页 |
二、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 第43-46页 |
三、 信托公司:银信合作通道与私募投行业务 | 第46-49页 |
四、 证券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特定资产管理业务 | 第49-52页 |
五、 互联网金融公司 | 第52-55页 |
六、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 | 第55-57页 |
第三节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和风险 | 第57-60页 |
一、 影子银行功能与运行机制 | 第57-58页 |
二、 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风险 | 第58-60页 |
第四章 中美影子银行体系比较分析 | 第60-71页 |
第一节 发展背景比较 | 第60-64页 |
一、 金融体制 | 第60-62页 |
二、 融资结构 | 第62-63页 |
三、 利率市场化 | 第63-64页 |
第二节 结构与运行机制比较 | 第64-69页 |
一、 影子机构在影子体系中的作用比较 | 第64-66页 |
二、 影子运行机制比较 | 第66-68页 |
三、 发展阶段比较 | 第68-69页 |
第三节 监管政策比较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 第71-77页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71-73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73-77页 |
一、 针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建议 | 第73-75页 |
二、 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建议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