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文本型数字图像OCR识别准确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31页 |
·数字扫描对象的获取阶段 | 第18-20页 |
·原始文献质量方面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装订情况 | 第18页 |
·纸张的物理状况 | 第18-19页 |
·原始文献缩微胶片质量方面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缩微胶片的片基材质 | 第19页 |
·缩微胶片的冲洗质量 | 第19页 |
·缩微胶片的洁净程度 | 第19-20页 |
·缩微胶片的完好程度 | 第20页 |
·数字图像的生产阶段 | 第20-22页 |
·数字扫描仪的选择 | 第20-21页 |
·数字扫描仪的使用 | 第21-22页 |
·相关扫描参数的设定 | 第21-22页 |
·数字扫描仪的使用方法 | 第22页 |
·数字图像的处理阶段 | 第22-24页 |
·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选用 | 第23页 |
·数字图像增强处理 | 第23-24页 |
·数字图像几何位置调整 | 第23页 |
·数字图像噪声的抑制 | 第23-24页 |
·二值化 | 第24页 |
·锐化 | 第24页 |
·OCR文本识别阶段 | 第24-31页 |
·两款常用中文OCR软件的性能对比分析实验 | 第25-28页 |
·实验素材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实验流程 | 第27页 |
·实验结果统计 | 第27-28页 |
·实验总结—OCR软件方面文本型数字图像识别准确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1页 |
·对形近字符的识别率 | 第28页 |
·对噪声的抗干扰能力 | 第28页 |
·对标点符号的识别率 | 第28-29页 |
·数字图像预处理功能 | 第29页 |
·支持识别的项目内容 | 第29页 |
·用户界面友好性 | 第29-30页 |
·用户自学习功能 | 第30-31页 |
3 文本型数字图像OCR识别准确度提高策略探讨 | 第31-53页 |
·数字扫描对象的获取阶段 | 第31-33页 |
·原始文献质量方面 | 第31-32页 |
·尽量保持原始文献的装订形式 | 第31页 |
·修复或改善纸张的物理状况 | 第31-32页 |
·原始文献缩微胶片质量方面 | 第32-33页 |
·选用聚酯片基 | 第32页 |
·严格控制缩微胶片的冲洗质量 | 第32页 |
·保持缩微胶片表面的洁净 | 第32-33页 |
·修复缩微胶片的完好性 | 第33页 |
·数字图像的生产阶段 | 第33-42页 |
·数字扫描仪的选择依据 | 第33-37页 |
·图像传感器类型 | 第33-36页 |
·扫描分辨率 | 第36页 |
·对被扫描对象的适应能力 | 第36-37页 |
·易操作性 | 第37页 |
·正确使用数字扫描仪 | 第37-42页 |
·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 | 第37-41页 |
·采用恰当的使用方法 | 第41-42页 |
·数字图像的处理阶段 | 第42-48页 |
·选用商业化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 | 第42-43页 |
·加强图像增强处理工作 | 第43-48页 |
·合理调整图像的几何位置 | 第43页 |
·有效抑制图像中的噪声 | 第43-46页 |
·合理确定二值化阈值 | 第46-47页 |
·适度锐化数字图像 | 第47-48页 |
·OCR文本识别阶段 | 第48-53页 |
·提高对形近字符的识别率 | 第48页 |
·增强"抗噪"能力 | 第48-49页 |
·提高对标点符号的识别率 | 第49页 |
·丰富并完善图像预处理功能 | 第49-50页 |
·扩展支持识别的项目内容 | 第50-51页 |
·增强用户界面友好性 | 第51页 |
·增设并完善用户自学习功能 | 第51-53页 |
4 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