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风险 | 第10页 |
·风险认知 | 第10-11页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风险认知 | 第11页 |
·风险认知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风险认知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施工方风险认知模型 | 第18-25页 |
·现有风险认知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文化理论 | 第18页 |
·零风险理论 | 第18-19页 |
·价值期待理论 | 第19页 |
·多维度理论 | 第19页 |
·施工方风险认知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过去的施工经验 | 第20页 |
·社会文化 | 第20页 |
·风险分析的能力和经验 | 第20-21页 |
·个人风险偏好 | 第21页 |
·管理者风险认知能力 | 第21页 |
·施工方风险认知的模型 | 第21-25页 |
·施工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认知 | 第22-23页 |
·施工风险认知 | 第23页 |
·风险认知的可承受度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素识别 | 第25-43页 |
·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识别的程序 | 第25-26页 |
·收集风险认知来源要素 | 第26页 |
·设计风险认知来源要素量表 | 第26页 |
·发放、回收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素量表 | 第26页 |
·量表数据分析 | 第26页 |
·构建施工方风险认知要素指标体系 | 第26页 |
·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素量表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因子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构方程 | 第27-28页 |
·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43页 |
·访谈 | 第28页 |
·编码 | 第28页 |
·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素量表编制 | 第28-32页 |
·量表样本调查情况 | 第32页 |
·量表调查分析 | 第32-41页 |
·确定风险认知来源要素指标体系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素评价 | 第43-55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3页 |
·综合模糊评判法基本原理和思想 | 第43-44页 |
·综合模糊评判基本原理 | 第44页 |
·综合模糊评判基本思想 | 第44页 |
·综合模糊评判 | 第44-53页 |
·确定指标集 | 第44-47页 |
·确定评语集 | 第47页 |
·确定权重集 | 第47-49页 |
·确定模糊评判矩阵 | 第49-52页 |
·计算评判结果及最大隶属度检验 | 第52-53页 |
·得出评判报告 | 第53页 |
·施工方风险认知应用 | 第53-55页 |
·监督施工风险预防措施的实施,维持现有认知风险水平 | 第53页 |
·调整施工风险预防措施,提高认知风险水平 | 第53-54页 |
·加强风险沟通,消除风险认知恐慌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5-65页 |
·工程项目概述 | 第55页 |
·工程概况 | 第55页 |
·工程特点 | 第55页 |
·施工方风险认知研究 | 第55-63页 |
·确定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素的指标集 | 第55-57页 |
·确定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素的评语集 | 第57页 |
·确定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素的权重集 | 第57-59页 |
·确定施工方风险认知来源要素的模糊评判矩阵 | 第59-61页 |
·计算模糊评判结果及最大隶属度检验 | 第61-62页 |
·模糊评判报告 | 第62-63页 |
·案例启示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5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