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土地整理的一般理论 | 第12-19页 |
·土地整理含义的界定 | 第12-15页 |
·国外对土地整理含义的界定 | 第13页 |
·我国对土地整理含义的界定 | 第13-15页 |
·土地整理的特点 | 第15-17页 |
·推进和完善我国土地整理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17-19页 |
·是处理人地矛盾的必然要求 | 第17-18页 |
·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 第18页 |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 第18-19页 |
3 境外及其它地区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的发展和立法借鉴 | 第19-28页 |
·境外及其它地区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的发展 | 第19-25页 |
·德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 | 第19-21页 |
·荷兰土地整理法律制度 | 第21-23页 |
·俄罗斯土地整理法律制度 | 第23-24页 |
·台湾地区土地整理制度 | 第24-25页 |
·境外及其它地区土地整理制度的立法借鉴 | 第25-28页 |
·具有完备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制度 | 第25-26页 |
·注重对土地景观生态和环境的保护 | 第26页 |
·注重保障充分的公众参与 | 第26页 |
·注重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规划 | 第26-27页 |
·重视土地整理中的权属调整 | 第27-28页 |
4 我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4页 |
·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我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9-30页 |
·我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中存在问题 | 第30-34页 |
·缺乏统一的《土地整理法》,土地整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30-31页 |
·土地整理实践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 | 第31页 |
·土地整理规划制度缺乏科学性和法律约束力 | 第31-32页 |
·土地整理立法中缺乏对环境和景观生态的保护 | 第32-34页 |
5 完善我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的对策和思考 | 第34-42页 |
·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 第34-35页 |
·可持续原则 | 第34页 |
·科学规划原则 | 第34-35页 |
·公众参与原则 | 第35页 |
·法律保障原则 | 第35页 |
·土地整理法律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完善 | 第35-38页 |
·宪法层面 | 第36页 |
·土地整理法律层面 | 第36-37页 |
·土地整理法规层面 | 第37页 |
·土地整理规章层面 | 第37-38页 |
·土地整理法律制度具体措施的构建与完善 | 第38-42页 |
·公众参与制度 | 第38-39页 |
·土地整理规划法律制度 | 第39-40页 |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法律制度 | 第40页 |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