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论 | 第12-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范围和研究思路 | 第15-19页 |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5页 |
·研究范围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理论分析方法 | 第19页 |
·案例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20页 |
·创新和不足 | 第20-2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关于农村土地增值收益 | 第21-23页 |
·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的概念 | 第21页 |
·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的来源 | 第21-23页 |
·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 | 第23-25页 |
3. 农村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制 | 第25-39页 |
·地租的增加 | 第25-28页 |
·马克思地租理论 | 第25-26页 |
·地租的增加 | 第26-28页 |
·制度租的形成 | 第28-31页 |
·制度租理论 | 第28-29页 |
·农村土地增值中制度租的形成 | 第29-31页 |
·要素投资 | 第31-33页 |
·劳动要素 | 第31页 |
·土地要素 | 第31-32页 |
·资本要素 | 第32页 |
·技术要素 | 第32-33页 |
·供求增值 | 第33-39页 |
·供求变化与土地价格 | 第33-35页 |
·土地价格的增加 | 第35-39页 |
4. 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 | 第39-46页 |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 | 第39-41页 |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 | 第39-40页 |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 第40-41页 |
·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体及其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 | 第41-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5. 我国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现状 | 第46-61页 |
·我国现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模式 | 第46-56页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增值收益分配 | 第47-52页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 | 第52-56页 |
·我国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58页 |
·农民权益被侵犯 | 第56-57页 |
·地方政府过多的行政参与 | 第57-58页 |
·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 第58-61页 |
·农村土地产权不够清晰 | 第58页 |
·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缺失 | 第58-59页 |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 第59-61页 |
6.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措施 | 第61-68页 |
·做好制度变迁的综合和匹配 | 第61页 |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 第61-63页 |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 第63-64页 |
·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 第63页 |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 | 第63-64页 |
·落实跨区域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 第64-66页 |
·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意义 | 第65页 |
·耕地跨区域“占补平衡”的收益分配 | 第65-66页 |
·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 第66-67页 |
·设立农民协会,提高农民议价能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