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桩复合锚杆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双排桩支护结构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简介 | 第11-12页 |
·双排桩支护结构计算方法及模型简介 | 第12-19页 |
·锚杆支护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土层锚杆的发展历程 | 第19页 |
·锚杆的计算理论和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基坑复合支护的基本理论 | 第21-27页 |
·简介 | 第21页 |
·复合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土钉锚杆类复合支护结构 | 第21-23页 |
·其他类型的复合支护结构 | 第23页 |
·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理论 | 第23-24页 |
·塑性极限平衡法 | 第23-24页 |
·弹性支点法 | 第24页 |
·有限元数值模拟法 | 第24页 |
·土压力计算理论 | 第24-27页 |
·库仑土压力理论 | 第25-26页 |
·朗肯土压力理论 | 第26-27页 |
3 双排桩复合锚杆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7-35页 |
·引言 | 第27页 |
·FLAC3D概述 | 第27页 |
·材料模型的本构理论 | 第27-29页 |
·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29页 |
·开挖过程的模拟 | 第29-31页 |
·上部土钉下部双排桩复合锚杆支护的施工过程 | 第29-30页 |
·上部土钉下部双排桩复合锚杆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0-31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模型建立背景 | 第31-32页 |
·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32页 |
·支护结构模型示意图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双排桩复合锚杆三维数值分析 | 第35-61页 |
·水平位移分析 | 第35-43页 |
·整体水平位移 | 第35-37页 |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 | 第37-39页 |
·前后排桩的水平位移对比 | 第39-43页 |
·基坑竖向位移 | 第43-47页 |
·基坑整体竖向位移 | 第43-45页 |
·坑外土体沉降分析 | 第45-46页 |
·坑内土体隆起分析 | 第46-47页 |
·支护结构内力分析 | 第47-60页 |
·双排桩桩身弯矩 | 第47-52页 |
·施工过程中锚杆受力分析 | 第52-55页 |
·施工过程中土钉受力分析 | 第55-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绿地大厦双排桩复合锚杆的设计及施工监测分析 | 第61-79页 |
·工程概况、地质水文条件 | 第61-62页 |
·工程概况 | 第61页 |
·地质、水文条件 | 第61-62页 |
·理正软件的双排桩支护方案及计算模型 | 第62-63页 |
·双排桩支护方案 | 第62-63页 |
·双排桩设计计算模型 | 第63页 |
·理正软件和FLAC3D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71页 |
·监测方案及结果分析 | 第71-78页 |
·主要监测项目 | 第72页 |
·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施测方案 | 第72-75页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