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25页 |
·自我监控概述 | 第11-16页 |
·自我监控及其测量的发展 | 第11-13页 |
·不同自我监控者的特征 | 第13-15页 |
·自我监控的人格特质研究 | 第15-16页 |
·冲动性概述 | 第16-21页 |
·冲动性的界定 | 第16-17页 |
·冲动性的人格特质研究 | 第17-18页 |
·冲动性行为研究 | 第18-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1-25页 |
第2章 自我监控与冲动性的相关研究 | 第25-33页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研究假设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研究工具 | 第26-27页 |
·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 第27页 |
·结果 | 第27-29页 |
·自我监控与冲动性的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自我监控对冲动性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3页 |
·自我监控与冲动性的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自我监控者的冲动性特征分析 | 第30页 |
·自我监控者的运动冲动性特征分析 | 第30页 |
·自我监控者的认知冲动性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自我监控者的无计划冲动性特征分析 | 第31-33页 |
第3章 不同类型自我监控者的冲动性决策比较研究 | 第33-47页 |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被试 | 第34页 |
·工具 | 第34-36页 |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36页 |
·数据收集与统计预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3页 |
·决策绩效——有利牌选择次数 | 第37-38页 |
·决策策略的改变——净分数 | 第38-40页 |
·自我监控组的―即时收益优先‖效应与风险耐受性 | 第40-43页 |
·讨论 | 第43-47页 |
·不同类型自我监控者的决策绩效的分析 | 第43-44页 |
·不同类型自我监控者的决策策略改变的分析 | 第44-45页 |
·不同类型自我监控者的即时收益优先效应和风险耐受性的分析 | 第45-47页 |
第4章 不同类型自我监控者的冲动性行为抑制比较研究 | 第47-55页 |
·研究目的 | 第47页 |
·研究假设 | 第47-48页 |
·研究方法 | 第48-50页 |
·被试 | 第48页 |
·工具 | 第48-49页 |
·实验设计与程序 | 第49页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49-50页 |
·结果 | 第50-52页 |
·自我监控组在 Cued go/nogo 任务中抑制失败率和反应时的比较 | 第50-51页 |
·自我监控组在 Cued go/nogo 任务中抑制失败率的方差分析 | 第51页 |
·自我监控组在 Cued go/nogo 任务中 go 反应时的方差分析 | 第51-52页 |
·go 线索、nogo 线索下,自我监控组在 Cued go/nogo 任务中 go 反应时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5页 |
第5章 总讨论 | 第55-59页 |
·自我监控对冲动性行为决策及行为抑制的调控 | 第55-56页 |
·不同类型自我监控者行为差异的原因 | 第56-5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7-59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