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雷电通道周围电磁场的计算 | 第9-11页 |
| ·架空输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计算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基于三维FDTD方法的雷电回击电磁场计算 | 第13-46页 |
| ·雷电电磁场计算中的FDTD法基本原理 | 第13-21页 |
| ·FDTD算法原理 | 第13-18页 |
| ·FDTD算法的时空离散间隔要求 | 第18-19页 |
| ·PML吸收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19-21页 |
| ·地闪回击电流模型的选取 | 第21-23页 |
| ·回击电磁场的3-D FDTD数值计算程序设计 | 第23-28页 |
| ·回击电流激励源的设置 | 第23-25页 |
| ·传播介质分界面的设置 | 第25-27页 |
| ·计算空间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 ·算例验证 | 第28-29页 |
| ·水平电场关于COORY-RUBINSTEIN推广算法的对比与检验 | 第29-44页 |
| ·推广至时域的C-R算法 | 第30-33页 |
| ·推广至分层结构土壤的C-R算法 | 第3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三章 “场-线”一体化雷电感应过电压数值计算方法 | 第46-58页 |
| ·架空输电线路的3-D FDTD算法实现 | 第46-53页 |
| ·细导线模型的选取 | 第46-53页 |
| ·架空线模型的程序设计 | 第53页 |
| ·“场-线”一体化空间计算模型的实现 | 第53-56页 |
| ·算例验证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水平分层土壤结构下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 | 第58-75页 |
| ·基于FDTD方法的感应过电压“两步走”算法 | 第58-63页 |
| ·“两步走”算法介绍 | 第58-61页 |
| ·Agrawal耦合模型的FDTD方法实现 | 第61-63页 |
| ·电导率水平分层对雷电感应电压的影响 | 第63-71页 |
| ·上层土壤电导率小于下层土壤电导率的情况 | 第64-69页 |
| ·上层土壤电导率大于下层土壤电导率的情况 | 第69-71页 |
| ·不同感应过电压算法的对比与检验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垂直分层土壤结构下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 | 第75-81页 |
| ·闪击点附近电导率大于架空线附近电导率的情况 | 第75-78页 |
| ·闪击点附近电导率小于架空线附近电导率的情况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全文总结 | 第81-82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82页 |
| ·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作者简介 | 第89-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