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铜矿深部开采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地表沉降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矿区地质概况 | 第18-24页 |
| ·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 | 第19-21页 |
| ·矿区地质构造 | 第19页 |
| ·矿床地质构造 | 第19-21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1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4页 |
| ·矿区主要含水层 | 第22页 |
| ·矿区主要隔水层 | 第22-23页 |
| ·矿区地下水补、排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地表沉降监测 | 第24-38页 |
| ·地表沉降监测方法 | 第24-31页 |
| ·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 第24-28页 |
| ·GPS 测量方法 | 第28-31页 |
| ·地表沉降监测方案 | 第31-32页 |
| ·精度水准监测点分布 | 第32页 |
| ·GPS 监测点分布 | 第32页 |
|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地表沉降数学模型预测 | 第38-50页 |
| ·GM(1,1)模型 | 第38-39页 |
| ·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 | 第39-42页 |
| ·误差分析 | 第42页 |
| ·数据建模及预测 | 第42-48页 |
| ·GM(1,1)模型建模 | 第43-45页 |
| ·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建模 | 第45-47页 |
| ·模型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地表沉降数值模拟分析 | 第50-65页 |
| ·岩土工程软件 FLAC3D 简介 | 第50-53页 |
| ·FLAC3D 简介 | 第50-51页 |
| ·计算原理 | 第51页 |
| ·本构模型 | 第51-52页 |
| ·算法流程 | 第52-53页 |
|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53-58页 |
| ·建立模型 | 第53-55页 |
| ·边界条件 | 第55页 |
| ·参数的选取 | 第55页 |
| ·网格划分 | 第55-57页 |
| ·初始地应力场求解 | 第57-58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防治建议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