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目录 | 第13-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46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光在自由空间的传播 | 第17页 |
·光场量子化和n阶关联函数 | 第17-19页 |
·一阶干涉 | 第19-23页 |
·杨氏双缝干涉 | 第19-20页 |
·光栅干涉 | 第20-21页 |
·迈克尔逊干涉仪 | 第21-23页 |
·二阶及高阶干涉效应 | 第23-43页 |
·热光的二阶聚束效应 | 第23-30页 |
·量子光源的二阶干涉效应 | 第30-34页 |
·非平衡HBT干涉装置和其它双光子干涉仪 | 第34-42页 |
·光学高阶干涉效应 | 第42-43页 |
·本文的研究立意和内容安排 | 第43-46页 |
第2章 热光的双光子超聚束效应 | 第46-60页 |
·背景 | 第46-47页 |
·基于双光子两路径叠加的二阶干涉 | 第47-49页 |
·双光子多路径叠加 | 第49-51页 |
·热光的双光子超聚束效应 | 第51-57页 |
·双光子干涉效应增强 | 第51-55页 |
·双光子超聚束效应的获得 | 第55-56页 |
·基于级联式双光子干涉仪的多路径干涉增强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60页 |
第3章 基于随机相位光栅的高可见度双光子干涉效应 | 第60-72页 |
·背景 | 第60-63页 |
·基于随机相位控制的双光子多路径叠加 | 第63-67页 |
·随机相位光栅和多路径叠加 | 第63-64页 |
·远场观测面上的二阶干涉效应——理论计算 | 第64-67页 |
·随机相位光栅的实现及实验验证 | 第67-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基于类纠缠双光子路径叠加的亚波长干涉效应 | 第72-84页 |
·背景 | 第72-76页 |
·新光源的构成和类纠缠双光子路径的叠加 | 第76-78页 |
·超分辨Fraunhofer衍射图样的实验验证及理论推导 | 第78-83页 |
·双缝模板的超分辨Fraunhofer衍射图样的实验观测 | 第78-81页 |
·任意物体模板的超分辨Fraunhofer衍射的理论推导 | 第81-83页 |
·讨论 | 第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时间延迟双光子路径间的叠加干涉 | 第84-94页 |
·背景 | 第84-87页 |
·基于随机相位控制的时间延迟双光子路径间的干涉效应 | 第87-90页 |
·讨论 | 第90-91页 |
·小结 | 第91-94页 |
第6章 基于相位随机行走的两个光源间的高阶干涉效应 | 第94-108页 |
·背景 | 第94-96页 |
·相位随机行走模式和光学高阶干涉效应 | 第96-103页 |
·两个独立点光源之间的二阶干涉效应的模拟再现 | 第96-97页 |
·两步进随机行走及其高阶干涉效应 | 第97-100页 |
·三步进随机行走及其高阶干涉效应 | 第100-102页 |
·一般情况及其高阶干涉效应 | 第102-103页 |
·多光子路径分析 | 第103-105页 |
·小结 | 第105-108页 |
第7章 总结及展望 | 第108-112页 |
·博士期间的工作总结 | 第108-110页 |
·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个人简历 | 第120-12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