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重点、难点 | 第1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竞争力理论 | 第15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5页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15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5页 |
·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产业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3 江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25-35页 |
·优势 | 第26-30页 |
·区位交通优势 | 第26页 |
·资源优势 | 第26-27页 |
·生态环境优势 | 第27页 |
·绿色食品发展基础优势 | 第27-30页 |
·劣势 | 第30-31页 |
·地形地貌 | 第30页 |
·产销脱节 | 第30页 |
·经济欠发达 | 第30-31页 |
·与绿色食品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 第31页 |
·机会 | 第31-33页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 第31-32页 |
·绿色食品交流平台 | 第32页 |
·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 第32-33页 |
·威胁 | 第33-35页 |
·生态威胁 | 第33页 |
·绿色壁垒威胁 | 第33页 |
·其他省份激烈的竞争 | 第33-35页 |
4 江西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评价 | 第35-4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和评价方法的介绍 | 第35-38页 |
·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 第35-36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36-38页 |
·江西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评价 | 第38-44页 |
·指标数据来源及分类 | 第38页 |
·KMO 样本测度和Bartlett 球形检验 | 第38-39页 |
·相关系数矩阵 R 的特征值和提取主因子 | 第39-40页 |
·因子载荷矩阵 | 第40-42页 |
·综合得分 | 第42-44页 |
·评价结果 | 第44-47页 |
·因子分析评价结果 | 第44-45页 |
·SWOT 得出的问题 | 第45页 |
·存在的问题总结 | 第45-47页 |
5 江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7-55页 |
·绿色食品产业的劳动者素质不高 | 第47页 |
·青壮年和优秀劳动力大量外流 | 第47页 |
·环保意识和绿色食品生产意识不强 | 第47页 |
·产业规模水平相对滞后 | 第47-51页 |
·企业数和产品数较少、品种单一 | 第47-48页 |
·龙头企业缺乏、带动效应小 | 第48-49页 |
·品牌意识差、市场开发不足 | 第49页 |
·流通渠道、营销网络不发达 | 第49-51页 |
·绿色食品科技创新水平较低 | 第51-54页 |
·科技投入不足 | 第51-52页 |
·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低 | 第52-54页 |
·绿色食品产业监管有待加强 | 第54-55页 |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不规范 | 第54页 |
·绿色食品质量监管有待加强 | 第54-55页 |
6 提升江西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 第55-61页 |
·提高从业者的劳动素质 | 第55页 |
·鼓励和引进优秀劳动力从业 | 第55页 |
·加强环保意识和绿色食品生产意识 | 第55页 |
·扩大绿色食品产业规模 | 第55-57页 |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 | 第55-56页 |
·积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 第56页 |
·打造名牌产品、不断开拓新市场 | 第56-57页 |
·健全流通和营销网络、加大平台推广力度 | 第57页 |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 第57-58页 |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 第57-58页 |
·积极推进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技术创新 | 第58页 |
·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监管 | 第58-61页 |
·规范绿色食品标志使用 | 第58-59页 |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 第59-61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61-63页 |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理论研究结论 | 第61页 |
·实践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