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的《牡丹亭》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章 文本传播 | 第17-30页 |
第一节 汤显祖和《牡丹亭》 | 第17-20页 |
第二节 《牡丹亭》及至情论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明清时期《牡丹亭》的版本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明清时期《牡丹亭的改删本 | 第23-30页 |
第二章 《牡丹亭》的舞台传播 | 第30-39页 |
第一节 明清时期众多剧种的演出 | 第30-33页 |
第二节 明清时期《牡丹亭》重要演员的表演 | 第33-39页 |
第三章 评点传播 | 第39-62页 |
第一节 文人评点者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文人评点形式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评点功能 | 第41-44页 |
第四节 文人点评内容 | 第44-62页 |
第四章 闺阁传播 | 第62-80页 |
第一节 闺阁阅读的时代背景 | 第62-65页 |
第二节 闺阁读者及特征 | 第65-69页 |
第三节 闺阁女子评点 | 第69-80页 |
第五章 《牡丹亭》的现代传播:《青春版牡丹亭》 | 第80-91页 |
第一节 青春版《牡丹亭》引起的狂欢 | 第80-83页 |
第二节 青春版《牡丹亭》对原著的整编 | 第83-87页 |
第三节 青春版《牡丹亭》的传播策略 | 第87-91页 |
结语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