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瞻到公平--城市口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大手笔、小空间 | 第10-12页 |
| ·现代主义及其现实影响:盲目求大 | 第10-11页 |
| ·探寻新的价值标准:小的是美好的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和拟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拟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城市口袋公园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31页 |
| ·口袋公园概述 | 第17-27页 |
| ·相关概念论述 | 第17-19页 |
| ·口袋公园的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 ·口袋公园的尺度规模 | 第21-22页 |
| ·口袋公园的类型 | 第22-26页 |
| ·口袋公园的功能 | 第26-27页 |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7-31页 |
| ·城市绿地系统理论 | 第28页 |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8-29页 |
| ·环境知觉理论 | 第29页 |
| ·行为建筑学理论 | 第29-30页 |
| ·人性化设计理论 | 第30页 |
| ·公平正义理论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口袋公园的渊源与发展 | 第31-42页 |
| ·口袋公园的起源 | 第31-32页 |
| ·口袋公园在国外的发展 | 第32-38页 |
| ·美国:城市发展中的公园 | 第32-33页 |
| ·日本:小而精致的造景艺术 | 第33-35页 |
| ·欧洲:传统小环境的演化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口袋公园在国内的发展 | 第38-41页 |
| ·中国小园艺术的历史积淀 | 第38-39页 |
| ·中国口袋公园的发展 | 第39-41页 |
| ·新角色意义:美好生活的容器和发生器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城市口袋公园规划布局研究:量的积累 | 第42-54页 |
| ·规划布局的要素认识 | 第43-48页 |
| ·使用者需求:公园使用者特征 | 第43-46页 |
| ·空间可达性和服务面积(半径):公园特征 | 第46-48页 |
| ·规划布局的方法分析 | 第48-50页 |
| ·基于连锁经营的布点规划 | 第48-49页 |
| ·基于技术手段的方案优化 | 第49页 |
| ·基于宏观政策的综合调整 | 第49-50页 |
| ·规划布局的程序探讨——双向互动 | 第50-51页 |
| ·现有单向线性的规划模式 | 第50-51页 |
| ·双向互动的规划模式探讨 | 第51页 |
| ·南京老城添绿规划的实证研究 | 第51-54页 |
| ·五年目标 | 第51-52页 |
| ·实施现状 | 第52页 |
| ·三年行动计划 | 第52页 |
| ·实施评价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城市口袋公园设计方法研究:质的提升 | 第54-61页 |
| ·居住环境中的口袋公园设计 | 第54-56页 |
| ·主要使用群体 | 第54-55页 |
| ·设计要点 | 第55-56页 |
| ·商业环境中的口袋公园设计 | 第56-58页 |
| ·人们对商业环境的需求 | 第56-57页 |
| ·设计要点 | 第57-58页 |
| ·高校内部的口袋公园设计 | 第58-59页 |
| ·人们对高校内小环境的需求 | 第58页 |
| ·设计要点 | 第58-59页 |
| ·办公环境中的口袋公园设计 | 第59-61页 |
| ·办公区口袋公园的积极效应 | 第59页 |
| ·设计要点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 ·研究前景 | 第62页 |
| ·研究不足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插图和附表来源 | 第68-70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