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 | 第8-10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先秦秦汉聘礼的种类及其文化内涵 | 第11-29页 |
一、先秦时期的聘礼 | 第11-17页 |
(一) 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阶层 | 第11-13页 |
(二) 士大夫阶层 | 第13-15页 |
(三) 皇室成员 | 第15-17页 |
二、秦汉时期的聘礼 | 第17-22页 |
(一) 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阶层 | 第19页 |
(二) 中小官吏和中小地主阶层 | 第19-20页 |
(三) 高级官吏和富商大户阶层 | 第20-21页 |
(四) 皇室成员 | 第21-22页 |
三、聘礼的等级差别 | 第22-23页 |
(一) “礼物”方面 | 第22-23页 |
(二) “礼仪”方面 | 第23页 |
四、婚礼贽“雁”的文化内涵 | 第23-29页 |
(一) 五礼贽“雁” | 第23-27页 |
(二) 纳征礼不贽雁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先秦秦汉时期嫁妆的种类及其文化内涵 | 第29-38页 |
一、先秦时期的嫁妆 | 第29-34页 |
(一) 媵妾 | 第29-30页 |
(二) 媵臣 | 第30-32页 |
(三) 媵器 | 第32-34页 |
二、秦汉时期的嫁妆 | 第34-38页 |
(一) 皇室成员 | 第34-35页 |
(二) 高级官吏和富商大户阶层 | 第35-36页 |
(三) 中小官吏和中小地主阶层 | 第36页 |
(四) 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阶层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的文化意义 | 第38-48页 |
一、聘礼的文化意义 | 第38-45页 |
(一) 聘礼是礼的表现 | 第39-41页 |
(二) 聘礼是男子家庭责任能力的表现 | 第41-43页 |
(三) 聘礼是向社会表明自己婚姻的合法性 | 第43-44页 |
(四) 聘礼是对新娘娘家的一种补偿 | 第44-45页 |
二、嫁妆的文化意义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由象征意义到金钱意义的演变 | 第48-55页 |
一、演变的原因 | 第48页 |
二、政府限制婚嫁奢靡的禁令 | 第48-50页 |
三、演变的影响 | 第50-55页 |
(一) 对汉代的影响 | 第50-52页 |
(二) 对后世的影响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