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纪庄教堂光环境设计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绪论 | 第8-1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二、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三、既往研究 | 第11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六、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教堂光环境相关背景及其理论研究 | 第14-47页 |
| ·教堂光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 | 第14-19页 |
| ·早期基督教时期教堂的光环境 | 第14-15页 |
| ·罗曼时期教堂的光环境 | 第15-16页 |
| ·哥特时期教堂的光环境 | 第16-17页 |
| ·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复兴时期教堂的光环境 | 第17-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现代教堂光环境的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 ·现代教堂宗教氛围的转变 | 第19-20页 |
| ·现代教堂建筑形式的转变 | 第20页 |
| ·现代教堂光环境的设计要点 | 第20-41页 |
| ·现代教堂光环境对宗教本源的象征 | 第21-24页 |
| ·现代教堂光环境对传统教堂的传承 | 第24-27页 |
| ·现代教堂光环境对地域文化的隐喻 | 第27-30页 |
| ·现代教堂光环境对精神情境的表达 | 第30-41页 |
| ·现代教堂光环境设计内容和设计手法 | 第41-47页 |
| ·采光口设计 | 第41-43页 |
| ·透光介质 | 第43-44页 |
| ·空间界面 | 第44-45页 |
| ·人工照明辅助 | 第45-47页 |
| 第二章 天津纪庄教堂光环境的设计前期思考 | 第47-57页 |
| ·天津纪庄教堂的项目背景 | 第47-49页 |
| ·基地位置 | 第47页 |
| ·总体布局 | 第47页 |
| ·空间设计 | 第47-49页 |
| ·天津纪庄教堂光环境的设计目标 | 第49-51页 |
| ·精神属性和人对光的体验 | 第50页 |
| ·建筑师的成长经历 | 第50页 |
| ·几何求解和美学考量 | 第50-51页 |
| ·综合考虑 | 第51页 |
| ·天津纪庄教堂光环境的前期分析 | 第51-56页 |
| ·区域光照条件分析 | 第52页 |
| ·天津纪庄教堂的主要使用时间 | 第52-54页 |
| ·使用时间与自然光的关系 | 第54-55页 |
| ·遮挡问题 | 第55-56页 |
| ·借助软件模拟的光环境设计方法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三章 天津纪庄教堂光环境的设计过程 | 第57-92页 |
| ·序列 | 第57-58页 |
| ·沿街立面 | 第58-63页 |
| ·沿街立面的生成 | 第58-60页 |
| ·沿街立面的调整 | 第60-63页 |
| ·前厅 | 第63-70页 |
| ·镂空纹样的设计 | 第64-68页 |
| ·花格墙的细部设计 | 第68-69页 |
| ·前厅的人工照明设计 | 第69-70页 |
| ·过厅 | 第70-71页 |
| ·信徒祈祷区 | 第71-84页 |
| ·楔形洞口的考虑 | 第72-74页 |
| ·天窗 | 第74-82页 |
| ·信徒祈祷区的人工照明及细部设计 | 第82-84页 |
| ·圣坛 | 第84-91页 |
| ·两侧玻璃 | 第86-88页 |
| ·十字架的探讨 | 第88-90页 |
| ·圣坛的人工照明及细部设计 | 第90-91页 |
| ·空间界面 | 第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四章 天津纪庄教堂光环境的设计评价与总结 | 第92-100页 |
| ·天津纪庄教堂光环境整体评价 | 第92-95页 |
| ·天津纪庄教堂行进过程的视觉感觉 | 第92-94页 |
| ·天津纪庄教堂圣殿光环境与行为活动的关系 | 第94-95页 |
| ·天津纪庄教堂其它方面的评价 | 第95-96页 |
| ·立面外观的考虑 | 第95页 |
| ·通风节能的考虑 | 第95页 |
| ·经济造价的考虑 | 第95-96页 |
| ·天津纪庄教堂光环境设计的总结和反思 | 第96-100页 |
| ·总结 | 第96-98页 |
| ·反思 | 第98-100页 |
| 结语 | 第100-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