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Ⅰ富电性铁、钴和镍配合物对PC(sp~3)P型钳式配体中C-H键活化作用的研究 Ⅱ新型双(2-亚胺基吡咯基)铁配合物的合成

目录第1-7页
Contents第7-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0页
   ·过渡金属配合物在C-H键活化中的应用第15-28页
   ·PC(sp~3)P型钳式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第28-36页
     ·钳式配体简介第28-29页
     ·PC(sp~3)P型钳式金属配合物化学的发展历程第29-31页
     ·PC(sp~3)P型金属配合物的反应性质第31-36页
   ·2-亚胺基吡咯金属配合物第36-39页
   ·本课题的立题思想和研究内容第39-40页
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第40-75页
   ·基于二吡咯甲烷骨架的新型PC(sp~3)P钳式配体的合成第40-41页
   ·富电性铁、钴和镍配合物与N,N'—双(二苯基膦基)二吡咯甲烷(L1)的反应第41-48页
     ·L1与Fe(PMe_3)_4的反应优化第41-42页
     ·L1与Co(PMe_3)_4的反应第42-44页
     ·L1与Co(Me)(PMe_3)_4的反应第44-46页
     ·L1与Ni(PMe_3)_4及Ni(Me)_2(PMe_3)_3的反应第46-47页
     ·小结第47-48页
   ·配合物1和3的反应性质研究第48-49页
     ·配合物1催化还原性能的研究第48页
     ·配合物3氧化加成反应的研究第48-49页
     ·小结第49页
   ·中心碳原子含有取代基团的PC(sp~3)P钳式配体(L2-L7)与Co(Me)(PMe_3)_4的反应第49-63页
     ·L2与Co(Me)(PMe_3)_4的反应第50-51页
     ·L3与Co(Me)(PMe_3)_4的反应第51-54页
     ·L4与Co(Me)(PMe_3)_4的反应第54-55页
     ·L5与Co(Me)(PMe_3)_4的反应第55-57页
     ·配合物8,9和10结构的特殊性第57-60页
     ·L6与Co(Me)(PMe_3)_4的反应第60-62页
     ·L7与Co(Me)(PMe_3)_4的反应第62页
     ·小结第62-63页
   ·亚胺基吡咯与Fe(PMe_3)_4的反应第63-71页
     ·苄基亚氨基吡咯与Fe(PMe_3)_4的反应第63-66页
     ·β-苯乙基亚氨基吡咯与Fe(PMe_3)_4的反应第66-67页
     ·4-氯苯基亚胺基吡咯与Fe(PMe_3)_4的反应第67-69页
     ·苯基亚胺基吡咯与Fe(PMe_3)_4的反应第69页
     ·对甲氧基苯基亚胺基吡咯与Fe(PMe_3)_4的反应第69-70页
     ·(2-四氢呋喃基)甲基亚胺基吡咯与Fe(PMe_3)_4的反应第70页
     ·小结第70-71页
   ·其他反应研究(膦基金属卡拜配合物的合成)第71-75页
     ·卡拜配合物[(C_5Me_4H)Ta(=C-PPh_3)(=CH-PPh_3)C1](15)合成条件的优化第71-73页
     ·Cp*TaCl_4、Ph_2MeP=CH_2和Na(SiMe3)_2的反应第73-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75-89页
   ·合成手段第75页
   ·试剂第75页
   ·表征方法和测试仪器第75-76页
   ·原料的制备第76-78页
     ·PMe_3的制备第76页
     ·Co(PMe_3)_4的制备第76页
     ·Co(Me)(PMe_3)_4的制备第76页
     ·Fe(PMe_3)_4的制备第76-77页
     ·Ni(PMe_3)_4的制备第77页
     ·Ni(Me)_2(PMe_3)_3的制备第77页
     ·取代二吡咯甲烷的制备第77页
     ·2-亚胺基毗咯的制备第77页
     ·Cp*TaCl_4和(C_5Me_4H)TaCl_4的制备第77-78页
     ·磷叶立德的制备第78页
   ·新型PC(sp~3)P钳式配体的合成第78-81页
     ·N,N'—双(二苯基膦基)二吡咯甲烷(L1)的合成第78-79页
     ·N,N'—双(二苯基膦基)—5—甲基二吡咯甲烷(L2)的合成第79页
     ·N,N'—双(二苯基膦基)—5—乙基二吡咯甲烷(L3)的合成第79页
     ·N,N'—双(二苯基膦基)—5—正丙基二吡咯甲烷(L4)的合成第79-80页
     ·N,N'—双(二苯基膦基)—5—正戊基二吡咯甲烷(L5)的合成第80页
     ·N,N'—双二苯基膦基)—5—异丙基二吡咯甲烷(L6)的合成第80-81页
     ·N,N'—双(二苯基膦基)—5—苯基二吡咯甲烷(L7)的合成第81页
   ·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第81-89页
     ·[PCHP]Fe(H)(PMe_3)_2(1)合成方法的改进及完整表征第81-82页
     ·[PCH2P]Co(PMe_3)_2(2)的合成第82页
     ·[PCHP]Co(PMe_3)_2(3)的合成第82-83页
     ·[PCH2P]Ni(PMe_3)_2(4)的合成第83页
     ·配合物5的合成第83页
     ·配合物6的合成第83-84页
     ·配合物7的合成第84页
     ·配合物8的合成第84页
     ·配合物9的合成第84页
     ·配合物10的合成第84-85页
     ·配合物11的合成第85页
     ·L7与Co(Me)(PMe_3)_4的反应尝试第85页
     ·配合物12的合成第85-86页
     ·配合物13的合成第86页
     ·配合物14的合成第86-87页
     ·配合物15的合成第87页
     ·配合物16的合成第87页
     ·配合物17的合成第87-88页
     ·配合物18的合成优化第88页
     ·配合物19的合成第88-89页
第四章 总结论第89-96页
第五章 附录第96-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149-150页
附件第150-158页
学论文评阅答辩情况表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DP晶体生长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L-精氨酸盐溶液中磷酸与胍基相互作用研究及新晶体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