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38页 |
·下丘的解剖和生理学研究 | 第15-21页 |
·下丘的分区 | 第15页 |
·下丘各区结构及其神经元的形态学研究 | 第15-16页 |
·下丘中央核 | 第15-16页 |
·下丘皮质 | 第16页 |
·下丘外侧核 | 第16页 |
·下丘传出与传入联系 | 第16-17页 |
·下丘的传入神经联系 | 第16-17页 |
·下丘的传出神经联系 | 第17页 |
·下丘的功能地图 | 第17-18页 |
·下丘的抑制性环路 | 第18页 |
·下丘神经元的时间响应模式—PSTH | 第18-21页 |
·听觉中枢对声音时程的调谐 | 第21-31页 |
·时程调谐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时程调谐神经元的比例及分布 | 第22-23页 |
·时程调谐神经元的行为特性 | 第23页 |
·时程调谐机制 | 第23-27页 |
·时程调谐在下丘源性的证据 | 第27-28页 |
·听觉通路的时程编码 | 第28-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8页 |
第二章 前言 | 第38-44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第44-53页 |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电极制备 | 第46页 |
·刺激及记录信号 | 第46-48页 |
·刺激信号的产生和校准 | 第46-47页 |
·刺激信号和记录系统参数 | 第47-48页 |
·实验程序 | 第48-53页 |
·麻醉 | 第48页 |
·动物固定 | 第48-49页 |
·单细胞记录 | 第49页 |
·微电泳给药 | 第49-50页 |
·高频纯音暴露 | 第50页 |
·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第53-80页 |
·豚鼠下丘神经元对时程的瞬时调谐 | 第53-63页 |
·持续响应神经元 | 第54-58页 |
·给声-撤声响应神经元和撤声响应神经元 | 第58-59页 |
·休止型神经元 | 第59-60页 |
·给声响应神经元 | 第60-61页 |
·刺激信号的类型和强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最佳时程的分布 | 第62-63页 |
·豚鼠下丘时程调谐的机制 | 第63-77页 |
·荷包牡丹碱和士的宁对时程调谐的影响 | 第63-67页 |
·阻断局部抑制对放电率的影响 | 第67-70页 |
·局部抑制对反应时间和潜伏期的影响 | 第70-76页 |
·荷包牡丹碱和士的宁的频率偏向性 | 第76-77页 |
·急性高频听力损伤后豚鼠下丘神经元时程调谐特性的变化 | 第77-80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80-92页 |
·豚鼠下丘时程调谐的瞬时行为 | 第80-84页 |
·短时间窗口分析时程调谐 | 第80-82页 |
·时程编码瞬时行为的真实性 | 第82-83页 |
·与回声定位动物的比较 | 第83页 |
·行为学思考 | 第83-84页 |
·豚鼠下丘时程编码的机制 | 第84-89页 |
·作用于前部和后部兴奋的抑制性输入 | 第84-85页 |
·时程调谐的可能机制 | 第85-89页 |
·持续响应和休止型神经元 | 第86页 |
·给声响应神经元 | 第86-87页 |
·短通调谐的机制 | 第87-88页 |
·长通调谐的机制 | 第88页 |
·带通调谐的机制 | 第88-89页 |
·荷包牡丹碱和士的宁的频率偏向性 | 第89页 |
·急性高频听力损伤后豚鼠下丘神经元时程调谐特性的变化 | 第89-9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录 | 第102-10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2-103页 |
学术会议 | 第103页 |
参编专著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