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2 农村的金融资源和其配置效率基本理论 | 第20-26页 |
·农村的金融资源内涵和其构成 | 第20-21页 |
·农村的金融资源内涵 | 第20页 |
·农村的金融资源构成 | 第20-21页 |
·农村的金融资源属性 | 第21-23页 |
·脆弱性 | 第22页 |
·配置性 | 第22-23页 |
·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的内涵 | 第23-24页 |
·配置主体 | 第23页 |
·配置客体 | 第23-24页 |
·配置方式 | 第24页 |
·配置途径 | 第24页 |
·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 第24-26页 |
3 云南省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 | 第26-38页 |
·货币形态的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 | 第26-28页 |
·云南省的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 第26页 |
·云南省的城乡储蓄余额现状 | 第26-28页 |
·信贷形态的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 | 第28-31页 |
·云南省的各项贷款余额/GDP | 第28-29页 |
·云南省的农业信贷情况 | 第29-31页 |
·组织(机构)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 | 第31-35页 |
·云南省的各类金融机构分布 | 第31-33页 |
·云南省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情况 | 第33-35页 |
·非银行性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 | 第35-38页 |
·财政支农 | 第35-37页 |
·保险业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状况 | 第37页 |
·证券业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的状况 | 第37-38页 |
4 云南省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实证分析 | 第38-48页 |
·面板数据及其回归模型 | 第38-40页 |
·面板数据的概述 | 第38页 |
·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 | 第38-40页 |
·模型的构建和变量说明 | 第40-42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40-41页 |
·变量与数据的来源说明 | 第41-42页 |
·南省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过程 | 第42-46页 |
·云南省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总体情况实证分析 | 第42-45页 |
·云南省各州市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情况的相关实证分析 | 第45-46页 |
·对于实证结果的相关简要评述 | 第46-48页 |
·由总体情况看 | 第46-47页 |
·由云南省各州市的具体情况看 | 第47-48页 |
5 云南省农村的金融资源低效配置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 第48-54页 |
·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主体的缺失 | 第48-50页 |
·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在农村地区的大规模撤并 | 第48-49页 |
·农业资本市场的主体缺失 | 第49页 |
·非正规金融是没有合法地位的 | 第49-50页 |
·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所存在的缺陷 | 第50-52页 |
·农村的金融制度变迁下的相关金融抑制 | 第50页 |
·农村的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机制 | 第50-51页 |
·农村的金融风险转移机制方面的缺失 | 第51页 |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转换的能力比较低 | 第51-52页 |
·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 | 第52-54页 |
·农业的弱质性就制约了金融支农发挥作用 | 第52-53页 |
·农村的金融法制建设是滞后的 | 第53-54页 |
6 提高云南省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54-64页 |
·加强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功能 | 第54-57页 |
·充分发挥出商业性金融对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作用 | 第54-55页 |
·要改革与完善农村的政策性金融 | 第55页 |
·确保合作性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基础性地位 | 第55-56页 |
·引入新型的农村金融农村,补充农村金融的服务空白 | 第56页 |
·培育与发展农村资本市场 | 第56-57页 |
·完善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 | 第57-59页 |
·完善农村的金融市场竞争机制 | 第57-58页 |
·完善好农村金融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 第58-59页 |
·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差异化的农村金融服务 | 第59-60页 |
·优化云南省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第60-64页 |
·构建出农业经济增长这种长效机制,保障农村的金融生态环境优良 | 第60-61页 |
·要优化农村信用的环境 | 第61-62页 |
·要完善农村金融的法律环境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