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本文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3.2 本文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4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东方女性人脸颜值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 第16-24页 |
2.1 东方女性人脸颜值数据集的建立 | 第16-19页 |
2.1.1 OffiSet颜值数据集简介 | 第16-18页 |
2.1.2 OffiSet颜值数据集的评分收集与分析 | 第18-19页 |
2.2 OffiSet数据集的人脸图像增强 | 第19-20页 |
2.2.1 图像灰度化 | 第19页 |
2.2.2 直方图均衡化 | 第19-20页 |
2.3 基于face++的人脸特征点标记 | 第20-21页 |
2.3.1 face++简介 | 第20-21页 |
2.3.2 人脸特征点标记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4页 |
第三章 东方女性人脸颜值特征提取 | 第24-46页 |
3.1 东方女性人脸颜值特征研究 | 第24-28页 |
3.2 东方女性人脸颜值的局部特征量化 | 第28-40页 |
3.2.1 传统的人脸颜值局部特征量化 | 第29-32页 |
3.2.2 基于东方女性人脸颜值局部特征提取 | 第32-40页 |
3.3 东方女性人脸颜值的全局特征量化 | 第40-44页 |
3.3.1 东方女性人脸颜值皮肤纹理特征量化提取 | 第41-43页 |
3.3.2 东方女性人脸颜值肤色特征量化提取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基于超限学习机的东方女性人脸颜值估计模型 | 第46-56页 |
4.1 超限学习机原理 | 第46-49页 |
4.1.1 超限学习机理论模型 | 第47-48页 |
4.1.2 超限学习机算法描述 | 第48-49页 |
4.2 基于超限学习机的东方女性人脸颜值估计模型 | 第49-51页 |
4.2.1 东方女性人脸图像颜值估计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49-50页 |
4.2.2 基于超限学习机的东方女性人脸颜值估计模型 | 第50-51页 |
4.3 基于超限学习机的东方人脸颜值估计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五章 东方女性人脸颜值估计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第56-64页 |
5.1 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东方女性人脸颜值估计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2 基于平均绝对误差的东方女性人脸颜值估计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3 基于“成对比较”的东方人脸颜值估计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5.4 东方女性人脸的局部区域颜值估计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
1. 发表学术论文 | 第74页 |
2. 授权软件著作权 | 第74页 |
3. 参与科研项目及科研获奖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