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方法及本文框架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第三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23页 |
| ·期货市场理论 | 第15-19页 |
| ·期货市场发展 | 第15-16页 |
| ·期货市场基本功能 | 第16-18页 |
| ·构建期货市场的条件 | 第18-19页 |
| ·战略理论综述 | 第19-23页 |
| ·战略定义 | 第19-20页 |
| ·战略发展阶段 | 第20-21页 |
| ·竞争战略发展及其理论 | 第21-22页 |
| ·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 | 第22页 |
| ·五力模型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我国动力煤市场环境分析 | 第23-31页 |
| ·我国能源主要消费情况 | 第23-27页 |
| ·世界煤炭资源的主要产地及其分布 | 第23-24页 |
| ·世界煤炭主要用途分析及消费分析 | 第24页 |
| ·中国国内煤炭市场分析 | 第24-27页 |
| ·内蒙古地区动力煤期货市场五力模型分析 | 第27-31页 |
| ·购买者议价能力 | 第27页 |
| ·煤炭供应商议价能力 | 第27-28页 |
| ·潜在的进入者威胁 | 第28页 |
| ·新技术替代品 | 第28-29页 |
| ·行业内的竞争者分析 | 第29-31页 |
| 第五章 内蒙古地区动力煤期货市场条件分析 | 第31-36页 |
| ·动力煤作为标的物可行性 | 第31-32页 |
| ·健全的现货市场 | 第32-33页 |
| ·动力煤期货市场的信息要求 | 第33-34页 |
| ·动力煤期货市场集中度低 | 第34-36页 |
| 第六章 内蒙古地区动力煤期货市场可行性研究及具体构想 | 第36-47页 |
| ·内蒙古地区构建动力煤期货市场的优势 | 第36-37页 |
| ·资源优势 | 第36页 |
| ·区位优势 | 第36-37页 |
| ·人才技术优势 | 第37页 |
| ·内蒙古地区动力煤市场构建的劣势 | 第37-38页 |
| ·环境问题 | 第37-38页 |
| ·运输问题 | 第38页 |
| ·内蒙古地区动力煤期货市场构建的机遇 | 第38-40页 |
| ·煤的地位保持不变 | 第38-39页 |
| ·国家在战略层面的支持 | 第39页 |
| ·煤炭价格机制调整 | 第39页 |
| ·煤炭规模化程度提高 | 第39-40页 |
| ·内蒙古地区的动力煤市场构建的面临挑战 | 第40-42页 |
| ·新能源替代 | 第40页 |
| ·进口动力煤挑战 | 第40-42页 |
| ·内蒙古地区动力煤市场具体构想 | 第42-47页 |
| ·动力煤期货合约指标设计 | 第42-43页 |
| ·期货合约设计的具体指标 | 第43-47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47页 |
| ·建议 | 第47-50页 |
| ·继续完善煤炭现货市场 | 第47-48页 |
| ·发展煤炭物流 | 第48-49页 |
| ·加强期货人才的培养及引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