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研究--以潍坊市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9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 ·概念辨析 | 第19-22页 |
| ·文化 | 第19-20页 |
| ·地域文化 | 第20-21页 |
| ·特色经济 | 第21-22页 |
| ·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 第22页 |
| ·区域结构优势理论 | 第22-23页 |
| ·区域市场运作理论 | 第23页 |
| ·文化经济学理论 | 第23页 |
| ·根植性理论 | 第23-25页 |
| 3 基于地域文化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案例研究 | 第25-35页 |
| ·国家地域文化与特色经济 | 第25-28页 |
| ·美国的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 | 第26-27页 |
| ·日本的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 | 第27-28页 |
| ·地区地域文化与特色经济 | 第28-32页 |
| ·岭南文化与珠江模式 | 第30页 |
| ·吴文化与苏南模式 | 第30-31页 |
| ·晋文化与晋商模式 | 第31-32页 |
| ·城市地域文化与特色经济 | 第32-35页 |
| ·泉文化与济南经济 | 第32-33页 |
| ·唐文化与西安经济 | 第33-35页 |
| 4 潍坊市地域文化基础与经济发展分析 | 第35-51页 |
| ·潍坊市地域文化现状梳理 | 第35-39页 |
| ·地域资源文化 | 第35-36页 |
| ·地域观念文化 | 第36-39页 |
| ·潍坊市地域文化的特征和问题 | 第39-40页 |
| ·潍坊市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 | 第39页 |
| ·潍坊市地域文化的主要缺陷 | 第39-40页 |
| ·潍坊市经济发展现状 | 第40-45页 |
| ·经济发展概况 | 第40-42页 |
| ·产业比较分析 | 第42-45页 |
| ·潍坊市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 | 第45-47页 |
| ·发展机遇 | 第45-47页 |
| ·发展挑战 | 第47页 |
| ·地域文化的经济效应及机理分析 | 第47-51页 |
| ·潍坊地域文化对制度环境影响分析 | 第47-48页 |
| ·潍坊地域文化对人力资本影响分析 | 第48-49页 |
| ·潍坊地域文化对科技创新影响分析 | 第49页 |
| ·潍坊地域文化对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 第49-51页 |
| 5 地域文化视角下潍坊市特色经济发展设计 | 第51-64页 |
| ·基本思路与原则 | 第51-52页 |
| ·基本思路 | 第51页 |
| ·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 ·潍坊市特色经济发展设计 | 第52-60页 |
| ·基于文化旅游的休闲型经济 | 第52-54页 |
| ·基于特色农业的生态型经济 | 第54-55页 |
| ·基于现代物流的中转型经济 | 第55-58页 |
| ·基于优势制造的集群型经济 | 第58-60页 |
| ·潍坊市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设计 | 第60-62页 |
| ·县地域文化资源基础 | 第60-61页 |
| ·县域产业发展现状 | 第61页 |
| ·县域特色经济发展思路 | 第61-62页 |
| ·潍坊市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对策设计 | 第62-64页 |
| ·突出特色资源,注重特色经济的规划工作 | 第62页 |
|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特色经济的发展合力 | 第62-63页 |
| ·扩大对外开放,提髙特色经济的外向度 | 第63页 |
| ·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特色经济的竞争力 | 第63-64页 |
| 6 结语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4页 |
| ·不足和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