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简介 | 第8-11页 |
| ·美国全球定位(GPS)系统 | 第8页 |
| ·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 | 第8-9页 |
| ·欧洲伽利略(Galileo)系统 | 第9页 |
| ·中国北斗(Compass)系统 | 第9-11页 |
| ·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 | 第11页 |
|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的比较 | 第11-13页 |
|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及公开服务信号结构 | 第15-27页 |
| ·“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概况 | 第15-17页 |
| ·星座分布 | 第15-16页 |
| ·地面监控部分及用户设备终端 | 第16-17页 |
| ·“北斗二号”公开服务信号组成 | 第17-19页 |
| ·GOLD 码 | 第19-23页 |
| ·导航电文 | 第23-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北斗接收机 | 第27-41页 |
| ·天线 | 第28-29页 |
| ·低噪放大器 | 第29页 |
| ·下半频模块 | 第29-30页 |
|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 第30-37页 |
| ·跟踪模块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 ·载波跟踪环与码跟踪环 | 第32-37页 |
| ·应用处理器模块 | 第37-38页 |
| ·跟踪仿真平台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北斗卫星信号的捕获算法 | 第41-49页 |
| ·捕获的目的 | 第41页 |
| ·C/A 码的多普勒频移 | 第41-43页 |
| ·捕获算法 | 第43-45页 |
| ·串行捕获算法 | 第44页 |
| ·并行频率空间搜索算法 | 第44-45页 |
| ·基于 FFT 变换的双通道并行码相位算法 | 第45-47页 |
| ·仿真结果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北斗公开服务信号的抗干扰研究 | 第49-61页 |
| ·影响干扰性能的指标 | 第49-50页 |
| ·仿真平台 | 第50-51页 |
| ·B1I 支路信号抗典型信号分析 | 第51-57页 |
| ·双边单频干扰信号 | 第51-54页 |
| ·脉冲干扰信号 | 第54-56页 |
| ·带限高斯白噪声干扰信号 | 第56-57页 |
| ·B1 信号抗典型信号分析 | 第57-60页 |
| ·双边单频干扰信号 | 第57-59页 |
| ·双边脉冲干扰信号 | 第59页 |
| ·带限高斯白噪声干扰信号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感谢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