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电池简介 | 第15-20页 |
·电池的发展 | 第15-16页 |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7-20页 |
·钴酸锂(LiCoO_2)正极材料 | 第18-19页 |
·镍酸锂(LiNiO_2)正极材料 | 第19页 |
·锰酸锂(LiMn2O_4)正极材料 | 第19-20页 |
·三元材料镍钴锰锂(LiNixCoyMnzO_2)正极材料 | 第20页 |
·橄榄石相正极材料 | 第20页 |
·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 | 第20-27页 |
·磷酸亚铁锂的特点及应用 | 第20-21页 |
·磷酸亚铁锂的结构 | 第21-22页 |
·磷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 | 第22-25页 |
·固相法 | 第22-23页 |
·水热法 | 第23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3-24页 |
·微波法 | 第24页 |
·共沉淀法 | 第24页 |
·乳液干燥法 | 第24-25页 |
·磷酸亚铁锂的充放电原理 | 第25-27页 |
·磷酸亚铁锂的改性研究 | 第27-30页 |
·导电材料包覆 | 第28页 |
·金属离子掺杂 | 第28-29页 |
·提高振实密度 | 第29-30页 |
·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表征方法 | 第31-35页 |
·本章提要 | 第31页 |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实验原料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固相法制备磷酸亚铁锂 | 第32页 |
·粉体物理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2-33页 |
·形貌分析 | 第33页 |
·拉曼(Raman)光谱分析 | 第33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3页 |
·电化学性性能分析 | 第33-35页 |
·正极片的制备及纽扣电池的组装 | 第33-34页 |
·充放电性能的测试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纳米磷酸亚铁锂的制备 | 第35-53页 |
·本章提要 | 第35页 |
·纯相磷酸亚铁锂的制备 | 第35-39页 |
·纯相磷酸亚铁锂的制备工艺 | 第35-36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6-37页 |
·磷酸亚铁锂前驱体形貌的研究 | 第37-38页 |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第37页 |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37-38页 |
·磷酸亚铁锂形貌 | 第38-39页 |
·石墨烯片包覆磷酸亚铁锂的研究 | 第39-42页 |
·实验制备 | 第39页 |
·石墨烯的制备 | 第39页 |
·石墨烯片包覆磷酸亚铁锂的制备 | 第39页 |
·石墨烯的形貌检测 | 第39-40页 |
·磷酸亚铁锂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40页 |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40-42页 |
·充放电性能分析 | 第42页 |
·有机物包覆磷酸亚铁锂 | 第42-46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42-43页 |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43-44页 |
·充放电性能分析 | 第44-46页 |
·球形纳米磷酸亚铁锂 | 第46-51页 |
·球形纳米磷酸亚铁锂样品的制备 | 第47页 |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第47-50页 |
·电化学性能的检测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钒对磷酸亚铁锂的掺杂改性研究 | 第53-78页 |
·序言 | 第53页 |
·钒掺杂磷酸亚铁锂的改性研究 | 第53-68页 |
·掺杂实验制备 | 第54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54-56页 |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第56-57页 |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57-59页 |
·拉曼(Raman)光谱分析 | 第59-62页 |
·充放电性能 | 第62-65页 |
·样品 LFP-V5 的阻抗分析及伏安曲线 | 第65-66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66-68页 |
·磷酸钒锂(Li_3V_2(PO_4)_3) | 第68-70页 |
·磷酸钒锂的制备 | 第68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68-69页 |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69-70页 |
·充放电性能 | 第70页 |
·磷酸钒铁锂的研究 | 第70-75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71页 |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 第71-73页 |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 | 第73-75页 |
·充放电性能分析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8-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