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主要缩略词 | 第13-14页 |
| 引言 | 第14-15页 |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5-27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 ·中国古代最早时间医学的记载 | 第15页 |
| ·中医时间医学的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著名典籍中论“中医时间医学”的观点 | 第16-18页 |
| ·中医时间医学理论在现代的发展 | 第18页 |
| ·现代时间生物学理论 | 第18-19页 |
| 2. 高血压病流行概况及高发因素 | 第19-22页 |
| ·我国高血压患病概况 | 第19-21页 |
| ·我国高血压病高发因素 | 第21-22页 |
| 3.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治疗概况 | 第22-23页 |
|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第22页 |
| ·中医时间医学对高血压病治疗概况 | 第22-23页 |
| 4.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治疗概况 | 第23页 |
|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第23页 |
|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概况 | 第23页 |
| 5.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 ·安全平稳控制血压 | 第23页 |
| ·在医护上普遍应用 | 第23-24页 |
| ·突出中医特色 | 第24页 |
| ·广阔的发展前景 | 第24-25页 |
| ·中医时间护理学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亟待规范和发展 | 第25页 |
| 6. 可行性分析 | 第25-26页 |
| ·基于中医理论与现代时间生物学理论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 ·“因时摄生”与“择时服药”方案在研究中的可操作性 | 第26页 |
| 7. 结论 | 第26-27页 |
| 第二部分 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 1. 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 ·“时间医学”理论基础 | 第27页 |
| ·“因时摄生”方案的理论基础 | 第27-28页 |
| ·“择时服药”方案的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 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案构建与实施 | 第30-36页 |
| 1. 研究方案构建 | 第30-33页 |
| ·高血压患者“因时摄生”方案的设计 | 第30-31页 |
| ·高血压患者“择时服药”方案的设计 | 第31-33页 |
| 2. 实施流程构建 | 第33-36页 |
| ·参研人员培训 | 第33-34页 |
| ·确定实施周期 | 第34-36页 |
| 第四部分 试验研究 | 第36-69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36-38页 |
| ·高血压诊断标准 | 第36-37页 |
| ·纳入标准 | 第37-38页 |
| ·排除标准 | 第38页 |
| ·剔除标准 | 第38页 |
| ·脱落标准 | 第38页 |
| ·终止干预标准 | 第38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38-48页 |
| ·样本量估算 | 第38-39页 |
| ·方法 | 第39-40页 |
| ·研究使用的测量工具 | 第40-47页 |
| ·观察指标 | 第47-48页 |
| 3.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48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48-68页 |
| ·研究资料总体呈现 | 第48-51页 |
| ·基线同质均衡性分析 | 第51-56页 |
| ·四组患者实验室检查项目比较 | 第56-58页 |
| ·中医时间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的影响 | 第58-68页 |
| 5. 研究结果 | 第68-69页 |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69-72页 |
| 1.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时间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 | 第69页 |
| ·文献查阅是制定“中医时间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 | 第69页 |
| ·“中医时间护理干预”方案中实施内容的制定 | 第69页 |
| 2. 效果评价 | 第69-72页 |
| ·基线比较分析 | 第69-70页 |
| ·效果评价分析 | 第70-72页 |
|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 第七部分 问题与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综述 | 第79-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86-89页 |
| 附件 | 第89-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