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乌梅饮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型)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初步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36页 |
1. 研究对象 | 第8-12页 |
·病例来源 | 第8页 |
·诊断标准 | 第8-10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8页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8-9页 |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标准 | 第9-10页 |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剔除标准 | 第11页 |
·脱落标准 | 第11页 |
·退出标准 | 第11-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7页 |
·试验设计 | 第12页 |
·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基础治疗 | 第12-13页 |
·中药治疗组 | 第13页 |
·西药对照组 | 第13页 |
·疗程 | 第13页 |
·观察指标 | 第13-15页 |
·一般情况 | 第13页 |
·主要疗效指标 | 第13-14页 |
·次要疗效指标 | 第14页 |
·安全性指标观察 | 第14-15页 |
·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15-16页 |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 第15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15-16页 |
·统计方法 | 第16-17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7-26页 |
·病例入选与完成情况 | 第17页 |
·基线比较 | 第17-19页 |
·治疗效果 | 第19-25页 |
·空腹血糖 | 第19-20页 |
·餐后2小时血糖 | 第20-21页 |
·糖化血红蛋白 | 第21-22页 |
·空腹胰岛素及其相关指数 | 第22-23页 |
·血脂 | 第23页 |
·体重及体重指数 | 第23-24页 |
·中医证候积分 | 第24-25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25-26页 |
4. 讨论 | 第26-36页 |
·消渴病内热致消的理论认识 | 第26-28页 |
·中医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6-27页 |
·消渴病内热致消的病机认识 | 第27-28页 |
·消渴病内热致消的治法认识 | 第28页 |
·加减乌梅饮方义分析 | 第28-29页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9-31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降低血糖 | 第31-32页 |
·减轻体重 | 第32页 |
·改善胰岛素抵抗 | 第32-34页 |
·改善症状 | 第34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34页 |
·临床应用前景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文献综述 | 第4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件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