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4-23页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背景 | 第14-17页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背景 | 第17-20页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与区域分布 | 第20-23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5-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 第31-56页 |
第一节 产业成长相关理论 | 第31-50页 |
·产业的概念界定 | 第31-32页 |
·产业成长的含义 | 第32-33页 |
·产业成长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33-38页 |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38-44页 |
·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 | 第44-48页 |
·产业成长中的创新问题研究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50-56页 |
·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 | 第50-52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 | 第52-53页 |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文献综述 | 第53-56页 |
第三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市场作用机制 | 第56-86页 |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辨析 | 第56-62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 | 第56-57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基础产业的关系 | 第57-58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关系 | 第58-59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关系 | 第59-60页 |
·产业特征与产业周期阶段差异分析 | 第60-62页 |
第二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特征与面临风险 | 第62-68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点 | 第63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特点 | 第63-64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64-66页 |
·战略性新兴行业中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66-68页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 第68页 |
第三节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内外部条件 | 第68-78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内部动力 | 第69-73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外部条件 | 第73-78页 |
第四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作用机制 | 第78-84页 |
·创新与收益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 第79-81页 |
·需求与规模的互促机制 | 第81-82页 |
·寡头企业的竞争互动机制 | 第82-8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四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中的市场政府双重驱动机制 | 第86-119页 |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分析 | 第86-88页 |
·“守夜型”政府论 | 第86-87页 |
·干预型政府论 | 第87页 |
·适度政府论 | 第87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的市场与政府关系 | 第87-88页 |
第二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的市场作用 | 第88-92页 |
·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 | 第88-89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市场的积极作用 | 第89-90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的市场失灵 | 第90-92页 |
第三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的政府作用 | 第92-112页 |
·政府作用机制的内涵与基础 | 第92-95页 |
·政府作用的行为要素 | 第95-103页 |
·政府政策导向 | 第103-104页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的政府作用机制 | 第104-105页 |
·国外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模式借鉴 | 第105-112页 |
第四节 市场与政府的双重驱动机制 | 第112-117页 |
·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的双重作用手段 | 第112-115页 |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模式 | 第115-117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五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效率测度——基于高技术产业数据的一个近似分析 | 第119-139页 |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路径与特征 | 第120-126页 |
·创新路径 | 第120-122页 |
·创新特征 | 第122-123页 |
·创新效率的相关文献回顾 | 第123-126页 |
第二节 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 第126-131页 |
·研究方法介绍 | 第126-127页 |
·投入指标 | 第127-128页 |
·产出指标 | 第128-129页 |
·影响因素指标 | 第129-130页 |
·模型设定 | 第130-131页 |
第三节 回归结果分析 | 第131-136页 |
·模型检验结果 | 第131-133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3-134页 |
·创新效率的行业差异分析 | 第134-136页 |
第四节 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的途径 | 第136-138页 |
·加强研发创新资源管理,倡导合理投入规模 | 第136-137页 |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 | 第137页 |
·积极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 第137-138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六章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 第139-155页 |
第一节 全球风电设备制造业竞争格局 | 第139-143页 |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初步确定 | 第140-141页 |
·我国本土企业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竞争主体 | 第141页 |
·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技术鸿沟依然巨大 | 第141-142页 |
·全球风电设备的标准竞争已经显现 | 第142-143页 |
第二节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第143-146页 |
·产业规模不断增长 | 第143-144页 |
·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 | 第144-145页 |
·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 第145页 |
·我国风电产业存在的问题 | 第145-146页 |
第三节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 | 第146-151页 |
·风电产业链结构分析 | 第146-147页 |
·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竞争力模型 | 第147-148页 |
·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 第148-149页 |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风电产业的成长特征 | 第149-151页 |
第四节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路径与对策 | 第151-154页 |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距 | 第151-152页 |
·实现价值链攀升的路径 | 第152-15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54-15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5-168页 |
第一节 本文基本结论 | 第155-156页 |
第二节 本文政策建议 | 第156-167页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核心技术支撑体系 | 第157-160页 |
·加强政府的采购与消费引导,带动市场健康发展 | 第160-163页 |
·加大金融政策与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 第163-167页 |
第三节 今后研究展望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