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街道界面的控制引导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关于控规层面的空间形态控制研究 | 第8-9页 |
·关于街道及街道界面研究 | 第9-10页 |
·研究前提 | 第10-11页 |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11页 |
·研究范围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街道界面要素解析 | 第13-2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街道和道路 | 第13-14页 |
·界面与街道界面 | 第14-17页 |
·街道界面的分类 | 第17-20页 |
·街道界面对街道空间的作用 | 第20页 |
·街道界面和街道空间的相互关系 | 第20-21页 |
·内容关系 | 第20页 |
·形态关系 | 第20-21页 |
·形体构成关系 | 第21页 |
·街道界面在空间形态上现存的问题 | 第21-23页 |
·街道尺度超常,传统街区消失 | 第21-22页 |
·人车对立,城市活力减弱 | 第22页 |
·街道界面不连续,完整性缺失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现行控规对街道界面的相关控制解析 | 第24-33页 |
·控规的概述 | 第24-27页 |
·控规简要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控规的含义与作用 | 第25页 |
·控规指标体系内容构成 | 第25-27页 |
·控规存在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编制层次单一,缺乏对城市整体空间组合的控制引导 | 第27页 |
·在城市空间形态控制上力度不够 | 第27-29页 |
·街道界面相关指标解析 | 第29-32页 |
·建筑高度 | 第29-30页 |
·建筑后退红线 | 第30-31页 |
·建筑间距 | 第31-32页 |
·界面形式和色彩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控规对街道界面的控制引导改进研究 | 第33-59页 |
·底界面控制 | 第33-35页 |
·道路红线宽度 | 第33-34页 |
·街道长度 | 第34-35页 |
·侧界面控制 | 第35-51页 |
·界面空间尺度 | 第35-39页 |
·界面建筑高度 | 第39-42页 |
·界面建筑体量 | 第42-45页 |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 | 第45-47页 |
·界面连续度N(%) | 第47-51页 |
·顶界面控制 | 第51-55页 |
·对景面控制 | 第55-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创新点 | 第59-60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