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 ·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华北克拉通西部前寒武纪构造格架 | 第23-33页 |
| ·鄂尔多斯地块 | 第23-26页 |
| ·阿拉善地块 | 第26-27页 |
| ·古元古代造山带 | 第27-29页 |
| ·中-新元古代裂谷系 | 第29-33页 |
| 第三章 阿拉善地块东北缘狼山群时代归属及大地构造意义 | 第33-59页 |
| ·引言 | 第33-36页 |
| ·狼山区域地质概况 | 第36-41页 |
| ·狼山群锆石测年结果 | 第41-49页 |
| ·阿拉善与华北克拉通的构造关系 | 第49-57页 |
| ·小结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鄂尔多斯地块长城-蓟县系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及意义 | 第59-75页 |
| ·引言 | 第59-60页 |
| ·鄂尔多斯地块长城-蓟县系展布特征 | 第60-62页 |
| ·鄂尔多斯地块长城-蓟县系锆石测年结果 | 第62-71页 |
| ·鄂尔多斯地块长城-蓟县系岩性和锆石年龄组成特征及意义 | 第71-72页 |
| ·小结 | 第72-75页 |
| 第五章 华北克拉通西部古元古代末构造变形特征 | 第75-123页 |
| ·引言 | 第75-77页 |
| ·北缘乌拉山-大青山韧性剪切带 | 第77-92页 |
| ·西缘贺兰山杂岩宗别立韧性剪切带 | 第92-99页 |
| ·东缘吕梁杂岩雪岭韧性剪切带 | 第99-102页 |
| ·韧性剪切带变形时间 | 第102-116页 |
| ·古元古代末鄂尔多斯地块向南西方向挤出 | 第116-121页 |
| ·小结 | 第121-123页 |
| 第六章 华北克拉通西部古元古代末构造变形的动力机制及意义 | 第123-127页 |
| ·华北克拉通西部古元古代末构造变形特征及动力机制 | 第123-124页 |
| ·华北克拉通西部古元古代末构造变形的地质意义 | 第124-127页 |
| 结论 | 第127-129页 |
| 致谢 | 第129-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49页 |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9-151页 |
| 附表 | 第151-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