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文化产业结构与形象定位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4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 ·剪纸重要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 | 第11-13页 |
| ·剪纸所需要的传承发展与空间拓展 | 第13页 |
| ·加快民间剪纸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 第2章 剪纸的历史文化追溯 | 第18-43页 |
| ·剪纸的概念与起源 | 第18-27页 |
| ·剪纸的释义 | 第18-19页 |
| ·剪纸的起源 | 第19-25页 |
| ·剪纸巫术 | 第19-21页 |
| ·皮影与剪纸巫术的关系 | 第21-22页 |
| ·剪纸与宗教 | 第22-25页 |
| ·剪纸的种类和特点 | 第25-27页 |
| ·不同地域剪纸的概述与分析 | 第27-33页 |
| ·山东高密剪纸 | 第27-29页 |
| ·山西浮山剪纸 | 第29-30页 |
| ·陕西剪纸 | 第30-32页 |
| ·福建漳浦剪纸 | 第32-33页 |
| ·国外剪纸 | 第33-42页 |
| ·美国剪纸 | 第34-37页 |
| ·英国剪纸 | 第37-38页 |
| ·墨西哥剪纸 | 第38-39页 |
| ·日本剪纸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3章 蔚县剪纸文化定位的基础条件 | 第43-63页 |
| ·蔚县剪纸形式的定位条件 | 第43-51页 |
| ·蔚县剪纸的历史来源 | 第43-45页 |
| ·蔚县剪纸的视觉符号 | 第45-47页 |
| ·蔚县剪纸的传播形式 | 第47-49页 |
| ·蔚县剪纸的制作特点 | 第49-50页 |
| ·蔚县剪纸的表现特点 | 第50-51页 |
| ·蔚县剪纸产业结构及经营模式定位条件 | 第51-62页 |
| ·蔚县剪纸制作过程 | 第51-53页 |
| ·蔚县剪纸的经营与销售 | 第53-56页 |
| ·个人风格与产业的关系 | 第56-57页 |
| ·蔚县剪纸的推广 | 第57-60页 |
| ·辅助产业的体现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4章 蔚县剪纸文化形象的定位研究 | 第63-72页 |
| ·剪纸文化形象的定位 | 第63-69页 |
| ·形象定位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 第63-64页 |
| ·消费者对剪纸文化的认知 | 第64-66页 |
| ·剪纸文化推广途径的定位 | 第66-67页 |
| ·品牌与定位 | 第67-69页 |
| ·剪纸的价值探索 | 第69-71页 |
| ·剪纸的艺术价值 | 第69-70页 |
| ·剪纸的美学价值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蔚县剪纸定位实施及局限性 | 第72-78页 |
| ·蔚县剪纸发展现状调查 | 第72-75页 |
| ·蔚县剪纸产业定位模式的形成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6章 蔚县剪纸的发展与推广途径探索 | 第78-88页 |
| ·社会各界力量的保护与支持 | 第78页 |
| ·剪纸文化价值点的把握 | 第78-79页 |
| ·科学管理、互利共赢的树立品牌化经营模式 | 第79页 |
| ·剪纸样式的创新与风格推广 | 第79-85页 |
| ·寻找有效地宣传途径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结论 | 第88-90页 |
| 附录1 | 第90-92页 |
| 附录2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毕业设计作品展示 | 第98-100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