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3页 |
| Content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 | 第17-19页 |
| ·生物植入材料的基本要求 | 第17页 |
|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简介 | 第17-18页 |
|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表面改性 | 第19页 |
| ·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 | 第19-21页 |
| ·微弧氧化技术概述 | 第19-20页 |
| ·镁合金微弧氧化生物陶瓷膜电解液的研究 | 第20页 |
| ·镁合金微弧氧化电源模式的研究 | 第20-21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1-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4-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 ·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制备过程 | 第25-26页 |
| ·试样预处理 | 第25页 |
| ·配置电解液 | 第25-26页 |
| ·微弧氧化处理 | 第26页 |
| ·实验分析及测试 | 第26-30页 |
| ·膜层微观形貌、元素成分分析 | 第26页 |
| ·膜层三维形貌及粗糙度测量 | 第26页 |
| ·膜层厚度测量 | 第26页 |
| ·膜层物相分析 | 第26-27页 |
| ·膜层耐蚀性能测试 | 第27页 |
| ·膜层接触角实验 | 第27页 |
| ·膜层生物活性实验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电解液的选取实验 | 第30-36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基础电解液的选取 | 第30页 |
| ·添加剂的选取 | 第30-31页 |
| ·实验过程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35页 |
| ·电解液组分对 MAO 过程电压-时间关系曲线影响 | 第32页 |
| ·电解液组分对膜层表面形貌影响 | 第32-33页 |
| ·电解液组分对膜层表面活性元素影响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电解液各组分浓度变化对膜层性能影响 | 第36-58页 |
| ·引言 | 第36-37页 |
| ·六偏磷酸钠浓度对膜层性能影响 | 第37-42页 |
| ·六偏磷酸钠浓度对膜层表面形貌影响 | 第37-38页 |
| ·六偏磷酸钠浓度对膜层截面形貌及厚度影响 | 第38-40页 |
| ·六偏磷酸钠浓度对膜层表面活性元素影响 | 第40-41页 |
| ·六偏磷酸钠浓度对膜层耐蚀性影响 | 第41-42页 |
| ·乙酸钙浓度对膜层性能影响 | 第42-47页 |
| ·乙酸钙浓度对膜层表面形貌影响 | 第42-43页 |
| ·乙酸钙浓度对截面形貌及厚度影响 | 第43-45页 |
| ·乙酸钙浓度对膜层表面活性元素影响 | 第45-46页 |
| ·乙酸钙浓度对膜层耐蚀性影响 | 第46-47页 |
| ·硅酸钠浓度对膜层性能影响 | 第47-51页 |
| ·硅酸钠浓度对膜层表面形貌影响 | 第47-48页 |
| ·硅酸钠浓度对膜层截面形貌及厚度影响 | 第48-50页 |
| ·硅酸钠浓度对膜层表面活性元素影响 | 第50页 |
| ·硅酸钠浓度对膜层耐蚀性影响 | 第50-51页 |
| ·磷酸二氢钠浓度对膜层性能影响 | 第51-55页 |
| ·磷酸二氢钠浓度对膜层表面形貌影响 | 第51-52页 |
| ·磷酸二氢钠浓度对膜层截面形貌及厚度影响 | 第52-54页 |
| ·磷酸二氢钠浓度对膜层表面活性元素影响 | 第54页 |
| ·磷酸二氢钠浓度对膜层耐蚀性影响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 第五章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8-66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实验设计 | 第58-59页 |
| ·极差分析 | 第59-60页 |
| ·优化方案选择 | 第60-61页 |
| ·优化电解液下膜层组织与性能 | 第61-64页 |
| ·微弧氧化生物陶瓷膜显微特征 | 第61-62页 |
| ·微弧氧化生物陶瓷膜生物活性元素及物相分析 | 第62-64页 |
| ·微弧氧化生物陶瓷膜耐腐蚀性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微弧氧化生物陶瓷膜生长过程研究 | 第66-78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恒流模式下电压-时间曲线及实验现象 | 第66-68页 |
| ·恒流模式下各阶段显微形貌分析 | 第68-70页 |
| ·恒流模式下各阶段厚度分析 | 第70-71页 |
| ·恒流模式下各阶段粗糙度及润湿性分析 | 第71-73页 |
| ·恒流模式下各阶段表面元素含量分析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 第七章 电源模式对膜层显微组织与生物活性影响 | 第78-92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恒定电压模式下膜层的显微组织与生物活性 | 第78-82页 |
| ·正向电压对膜层表面形貌影响 | 第78-80页 |
| ·正向电压对膜层截面形貌影响 | 第80-81页 |
| ·正向电压对膜层表面活性元素影响 | 第81-82页 |
| ·两阶段升压模式下膜层的显微组织与生物活性 | 第82-84页 |
| ·终电压对膜层表面形貌影响 | 第82-83页 |
| ·终电压对膜层截面形貌影响 | 第83页 |
| ·终电压对膜层表面活性元素影响 | 第83-84页 |
| ·恒流-恒压模式下膜层组织与生物活性 | 第84-87页 |
| ·终电压对膜层表面形貌影响 | 第84-85页 |
| ·终电压对膜层截面形貌影响 | 第85-86页 |
| ·终电压对膜层表面活性元素影响 | 第86-87页 |
| ·不同电源模式下膜层物相及耐腐蚀性分析 | 第87-88页 |
| ·恒流-恒压模式下膜层生物活性分析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结论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详细摘要 | 第103-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