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对象截取 | 第10页 |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0-12页 |
·文化景观 | 第10-11页 |
·地域文化景观 | 第11页 |
·滨水景观 | 第11-12页 |
·淇河文化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地域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地域性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现代滨水景观常出现的问题 | 第15-18页 |
·盲目模仿-----特色危机 | 第15页 |
·绩效化的盲目追求 | 第15-16页 |
·空间形态单一 | 第16页 |
·设计手法单一 | 第16页 |
·城市滨水区景观特色缺失 | 第16-17页 |
·空间尺度的设计不和谐 | 第17-18页 |
2 引言 | 第18-24页 |
·研究滨水景观的目地意义 | 第18-19页 |
·塑造城市特色的需要 | 第18页 |
·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 | 第18页 |
·迎合民众的实际使用与心理需求 | 第18-19页 |
·设计内容方法 | 第19-20页 |
·内容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理念 | 第20-22页 |
·滨水景观的地域文化属性 | 第20-22页 |
·人们对滨水景观的需求表现研究 | 第22-24页 |
·风格的多元化 | 第22页 |
·功能的多样 | 第22页 |
·建设的务实 | 第22-23页 |
·交往的实现 | 第23页 |
·自然的亲近 | 第23-24页 |
3 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运用的理论与方法 | 第24-27页 |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理论溯源 | 第24-26页 |
·“城市意象”理论 | 第24-25页 |
·“生态化滨水区”理论 | 第25页 |
·“公众参与”与“共享性”理念 | 第25-26页 |
·“多目标兼顾”与“文脉延续”理论 | 第26页 |
·理论运用方法 | 第26-27页 |
·修缮和重建体现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 | 第26-27页 |
·直接引用地域文化元素 | 第27页 |
·间接引用地域文化元素 | 第27页 |
4 设计方案 | 第27-42页 |
·项目概况 | 第27-34页 |
·淇河文化 | 第27-32页 |
·区位地理 | 第32-33页 |
·气候条件 | 第33页 |
·设计现状以及问题 | 第33-34页 |
·解决方案 | 第34-37页 |
·丰富滨水空间形态形成不同功能的主题空间序列 | 第34-35页 |
·强化滨水景观的可达性 | 第35-36页 |
·综合应用现代美学法则 | 第36页 |
·延续历史文脉体现场所特色 | 第36-37页 |
·设计构思 | 第37-38页 |
·总体构思思路概述 | 第37页 |
·滨河景脱应突出城市形象原则 | 第37-38页 |
·滨河景观的协调性原则 | 第38页 |
·规划定位 | 第38-40页 |
·以城区规划为指导,构建区域特色景观 | 第38页 |
·传承文脉,寓情于景 | 第38-39页 |
·体现滨河特色,形成连续整体风格 | 第39页 |
·多目标兼顾,营造亲民和谐的滨水景观 | 第39-40页 |
·具有淇河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目标 | 第40-42页 |
·塑造特色鲜明的淇河滨水空间景观的个性和形象 | 第40页 |
·改善城市环境面貌,营造文化旅游名城 | 第40页 |
·满足城市景观需求,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 第40页 |
·景观总体方案构思表 | 第40-42页 |
5 景观规划方案 | 第42-51页 |
·一带 | 第42页 |
·六区 | 第42-47页 |
·滨湖游憩区 | 第43-44页 |
·亲水赏景区 | 第44页 |
·历史回忆区 | 第44页 |
·水上舞台区 | 第44-46页 |
·疏林草地区 | 第46页 |
·垂钓休闲区 | 第46-47页 |
·景观空间分析 | 第47-48页 |
·景观轴线图 | 第48-51页 |
·亲水木平台剖面图 | 第48页 |
·滨水演艺区剖面图 | 第48-49页 |
·滨水游憩区剖面图 | 第49页 |
·桥头景观剖面图 | 第49-50页 |
·广场剖面图 | 第50页 |
·亲水木平台剖面图 | 第50-51页 |
6 专项设计 | 第51-55页 |
·植物设计配置及树种选择示意图 | 第51-52页 |
·主要乔木选种 | 第51页 |
·主要花卉选种 | 第51-52页 |
·主要水生植物 | 第52页 |
·植物的设计理念 | 第52-55页 |
·空间变化 | 第52页 |
·线形变化 | 第52-53页 |
·季相变化 | 第53页 |
·景观变化 | 第53-55页 |
7 结语 | 第55-57页 |
附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英文摘要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