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滑石负载Bi2O3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水滑石概述 | 第11-17页 |
| ·水滑石结构 | 第11-12页 |
| ·LDHs的性质 | 第12-14页 |
| ·LDHs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 ·LDHs的应用 | 第15-16页 |
| ·LDHs的应用前景 | 第16-17页 |
| ·半导体光催化剂技术简介 | 第17-20页 |
| ·固体能带理论 | 第17页 |
| ·半导体能带理论 | 第17-18页 |
| ·光催化反应原理 | 第18-19页 |
| ·影响光催化反应性能的因素 | 第19-20页 |
| ·Bi_2O_3的概述 | 第20-23页 |
| ·Bi_2O_3的结构与性质 | 第20-21页 |
| ·Bi_2O_3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21-23页 |
| ·光催化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5-3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 ·Mg/Al-LDH的制备 | 第26页 |
| ·Bi_2O_3-MgAl/CLDH的制备 | 第26页 |
| ·Pd~(2+)-Bi_2O_3/RLDH的制备 | 第26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26-32页 |
| ·XRD分析 | 第26-27页 |
| ·FTIR分析 | 第27-28页 |
| ·UV-Vis分析 | 第28-29页 |
| ·SEM分析 | 第29-30页 |
| ·TEM/EDX分析 | 第30-31页 |
| ·BET分析 | 第31-32页 |
| ·ICP分析 | 第32页 |
| ·催化剂形成过程研究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其光降解性能的研究 | 第34-46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分析方法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35-36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6页 |
| ·水滑石种类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水滑石Mg/Al摩尔比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水滑石负载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掺杂离子的影响 | 第39-40页 |
| ·Pd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42-43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43-44页 |
| ·MB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催化剂的回收利用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动力学及其机理研究 | 第46-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6-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 ·吸附性能研究 | 第47-53页 |
| ·吸附平衡时间的研究 | 第47-48页 |
| ·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研究 | 第48-49页 |
| ·实验结果 | 第49-53页 |
| ·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53-56页 |
| ·动力学模型 | 第53-54页 |
| ·MB初始浓度对降解动力学影响 | 第54-55页 |
| ·溶液pH对催化降解动力学影响 | 第55-56页 |
| ·催化剂降解机理研究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