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19页 |
| 1. 知识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19页 |
| ·知识创新的概念 | 第16页 |
| ·知识创新的模式 | 第16-18页 |
| ·科学中心模式 | 第16-17页 |
| ·科学共同体模式 | 第17页 |
| ·科学发展的自组织模式 | 第17页 |
| ·虚拟研究中心模式 | 第17-18页 |
| ·知识创新的特征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中医知识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5页 |
| 1. 中医知识创新的含义 | 第19页 |
| 2. 中医知识创新的模式 | 第19-20页 |
| 3. 中医知识创新在古代的发展 | 第20-21页 |
| 4. 中医知识创新在现代的发展 | 第21-22页 |
| 5. 西医知识创新的方式 | 第22-23页 |
| 6. 中、西医知识创新的差异性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中医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35页 |
| ·理论模型的构建与相关假设的提出 | 第25-28页 |
|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25页 |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5-28页 |
| ·指标的测度 | 第28-32页 |
| ·五大影响因素指标的测度 | 第29-31页 |
| ·中医知识创新能力指标的测度 | 第31-32页 |
|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及数据收集 | 第32页 |
| ·问卷的主要内容 | 第32页 |
| ·问卷数据的收集 | 第32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2-35页 |
|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第33页 |
| ·因子分析 | 第33-34页 |
| ·相关分析 | 第34页 |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中医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5-46页 |
| ·收集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35-43页 |
| ·描述性分析 | 第35-37页 |
| ·分布检验 | 第37-38页 |
|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8-39页 |
| ·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9-43页 |
| ·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 ·中医知识创新的五大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 ·回归模型及回归方法的进一步说明 | 第44页 |
|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 第六章 中医知识创新的路径研究 | 第46-52页 |
| 1. 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创新 | 第46页 |
| 2. 中医辩证诊断的知识创新 | 第46-47页 |
| 3. 中医辩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创新 | 第47-48页 |
| 4. 中医方药应用的知识创新 | 第48页 |
| 5. 中医人才建设培养的创新 | 第48-49页 |
| ·推行师传徒授机制 | 第48页 |
| ·建立创新学习型组织 | 第48页 |
| ·开展临床实践 | 第48-49页 |
| 6. 中医在管理角度下的创新 | 第49-52页 |
|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作用 | 第49页 |
| ·加强中医药人才建设,坚持中医药教育姓“中” | 第49-50页 |
| ·完善药品制度 | 第50页 |
| ·大力深化中医药科研体制改革 | 第50页 |
| ·知识信息管理,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 第50-5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 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 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 | 第57-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