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V抗性基因N介导的烟草过敏性反应及同源基因克隆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烟草概述 | 第10页 |
·烟草花叶病毒病 | 第10-12页 |
·烟草花叶病的主要病毒类型 | 第10-11页 |
·烟草花叶病的危害 | 第11页 |
·烟草花叶病毒 | 第11-12页 |
·植物的抗病反应 | 第12-13页 |
·植物的抗病反应保护机制 | 第12页 |
·植物的抗病基因 | 第12页 |
·植物的抗病作用机制假说 | 第12-13页 |
·烟草花叶病毒抗性基因N | 第13-14页 |
·N基因的结构特点 | 第13页 |
·N基因的功能特点 | 第13-14页 |
·TMV与N基因的互作 | 第14页 |
·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 | 第14-16页 |
·图位克隆 | 第15页 |
·比较基因组学 | 第15页 |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克隆 | 第15页 |
·转座子标签技术 | 第15-16页 |
2 引言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8-26页 |
·材料 | 第18页 |
·供试植物 | 第18页 |
·TMV病毒 | 第18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TMV接种 | 第18-19页 |
·TMV保存 | 第18页 |
·TMV提取液制备 | 第18-19页 |
·TMV接种 | 第19页 |
·HR和枯斑的监测 | 第19页 |
·烟草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19页 |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 第19-20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0页 |
·PCR反应 | 第20-21页 |
·纯化并回收PCR产物 | 第21页 |
·3′RACE和5′RACE | 第21-22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2-23页 |
·连接与转化 | 第23页 |
·产物测序 | 第23页 |
·半定量RT-PCR | 第23-26页 |
·不同时期R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RNA浓度的检测及稀释 | 第24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4页 |
·半定量引物的设计 | 第24页 |
·PCR | 第24-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6页 |
·TMV感染烟草的症状分析 | 第26-27页 |
·HR诱导的时间性及温度敏感性 | 第27-29页 |
·HR诱导形成枯斑的大小变化 | 第29页 |
·TMV浓度对HR诱导的影响 | 第29-32页 |
·TMV浓度对枯斑大小及密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N同源基因NH1的克隆 | 第34-39页 |
·烟草总RNA样品的提取 | 第34-35页 |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35-36页 |
·3′-RACE和5′-RACE反应 | 第36-37页 |
·NH1基因的cDNA序列 | 第37-39页 |
·NH1基因的结构特征 | 第39-44页 |
·NH1蛋白的结构特点 | 第39页 |
·NH1蛋白的特性分析 | 第39-40页 |
·NH1基因编码蛋白的同源性比较 | 第40-44页 |
·NH1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4-46页 |
5 讨论 | 第46-48页 |
·TMV感染烟草叶片的症状表现 | 第46页 |
·HR诱导的影响因素 | 第46页 |
·诱导HR形成枯斑的机制 | 第46-47页 |
·NH1基因结构特点 | 第47页 |
·NH1基因功能分析 | 第47-48页 |
6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介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