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轴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滚动轴承-轴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 第12-32页 |
·系统结构示意图 | 第12-13页 |
·坐标系统 | 第13-14页 |
·惯性坐标系 | 第13页 |
·滚动体坐标系 | 第13页 |
·接触面坐标系 | 第13-14页 |
·球轴承内部元件间的相互作用 | 第14-25页 |
·钢球与滚道的相互作用 | 第14-17页 |
·钢球与保持架的相互作用 | 第17-20页 |
·保持架与引导套圈间的相互作用 | 第20-21页 |
·油-气混合物与轴承元件的相互作用 | 第21-22页 |
·球轴承动力学微分方程 | 第22-25页 |
·圆柱滚子轴承内部元件间的相互作用 | 第25-30页 |
·滚子与滚道的相互作用 | 第25-27页 |
·滚子与保持架的相互作用 | 第27-28页 |
·保持架与引导套圈间的相互作用 | 第28页 |
·油-气混合物与轴承元件的相互作用 | 第28页 |
·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微分方程 | 第28-30页 |
·滚动轴承-轴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滚动轴承-轴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32-34页 |
·系统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求解过程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滚动轴承-轴系统功耗模型与分析 | 第34-62页 |
·球轴承摩擦功耗模型 | 第34-41页 |
·钢球与滚道间的弹性滞后摩擦功耗 | 第34-36页 |
·钢球与滚道间的差动滑动摩擦功耗 | 第36-38页 |
·钢球自旋滑动摩擦功耗 | 第38-40页 |
·钢球与保持架间摩擦功耗 | 第40页 |
·球轴承保持架与引导挡边摩擦功耗 | 第40页 |
·钢球所受粘性摩擦生热 | 第40-41页 |
·圆柱滚子轴承摩擦功耗模型 | 第41-43页 |
·滚子与滚道间的弹性滞后摩擦功耗 | 第41页 |
·滚子与滚道间的滑动摩擦功耗 | 第41-42页 |
·滚子与保持架间摩擦功耗 | 第42页 |
·滚子轴承保持架与引导挡边间摩擦功耗 | 第42页 |
·滚子所受粘性摩擦功耗 | 第42-43页 |
·系统中各个轴承功耗计算与分析 | 第43-61页 |
·工况参数对系统功耗的影响 | 第43-48页 |
·轴承结构参数对系统功耗的影响 | 第4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滚动轴承-轴系统中轴承动态性能分析 | 第62-67页 |
·保持架打滑分析模型 | 第62-66页 |
·工况条件对轴承保持架打滑的影响 | 第62-64页 |
·结构参数对轴承保持架打滑的影响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试验验证 | 第67-73页 |
·试验目的 | 第67页 |
·试验装置 | 第67-68页 |
·试验台工作原理 | 第67-68页 |
·试验台结构 | 第68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热特性试验 | 第69-70页 |
·保持架动态特性试验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创新点 | 第74页 |
·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