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绪论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 ·认知风格的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 ·认知风格的概念及其发展 | 第12-13页 |
| ·认知风格的研究方向 | 第13-15页 |
| ·认知风格的聚合理论及其测量 | 第15-18页 |
| ·汉字识别的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 ·汉字识别的概念 | 第18页 |
| ·汉字识别的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字形对汉字识别过程的影响 | 第20-23页 |
| ·认知风格与二语习得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 ·认知风格对以英语作为二语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 | 第23-24页 |
| ·认知风格对以汉语作为二语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假设 | 第26-30页 |
| ·问题提出 | 第26-27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28页 |
| ·研究思路及研究假设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认知风格对东南亚的留学生汉字识别过程的影响研究 | 第30-50页 |
| ·认知风格测验(CSA) | 第30-32页 |
| ·总实验分析 认知风格对东南亚留学生汉字识别过程的影响 | 第32-38页 |
| ·认知风格在整体-分析维度上对东南亚留学生汉字识别过程的影响 | 第38-43页 |
| ·认知风格在言语-表象维度上对东南亚的留学生汉字识别过程的影响 | 第43-50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6页 |
| ·东南亚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留学生汉字识别的正确率分析 | 第50-51页 |
| ·东南亚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留学生汉字识别过程的反应时分析 | 第51-56页 |
| 第五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56-58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6页 |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 ·展望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8-60页 |
| ·综合结论 | 第58页 |
|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58-60页 |
| 附录1 | 第60-62页 |
| 附录2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个人简历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