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方面 | 第12-13页 |
·金融资产减值方面 | 第13页 |
·套期会计方面 | 第13页 |
·公允价值研究方面 | 第13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总体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具体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研究重点 | 第15页 |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金融工具准则概况及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金融工具理论 | 第17-19页 |
·金融工具的内涵 | 第17-18页 |
·金融工具准则的范围 | 第18-19页 |
·会计准则的性质及其经济后果 | 第19-21页 |
·会计准则的性质分析 | 第19-20页 |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表现 | 第20-21页 |
·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概述 | 第21-24页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简介 | 第21-22页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基本流程 | 第22-24页 |
·我国金融工具准则基本概况 | 第24-27页 |
·中国金融工具会计规范沿革与评述 | 第24-25页 |
·当前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评述 | 第25-27页 |
3 现行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展及评述 | 第27-37页 |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 | 第27-30页 |
·IFRS-9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进程 | 第27-29页 |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分类与计量 | 第29-30页 |
·金融资产减值 | 第30-34页 |
·公允价值模型 | 第31-32页 |
·已发生减值损失模型 | 第32页 |
·预期减值损失模型 | 第32-34页 |
·套期会计 | 第34-37页 |
·通用套期会计 | 第34-35页 |
·组合套期会计 | 第35-37页 |
4 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37-49页 |
·金融工具重分类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37-42页 |
·金融资产重分类对商业银行报表的直观影响 | 第37-40页 |
·金融工具重分类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各项目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金融资产减值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42-45页 |
·当前A+H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实践 | 第42-44页 |
·预期减值损失模型在中国银行业应用的契机和挑战 | 第44-45页 |
·套期会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45-49页 |
·我国A+H上市商业银行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 第45-46页 |
·套期保值衍生金融工具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分析 | 第46-49页 |
5 结论及建议 | 第49-53页 |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IFRS-9金融资产重分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49页 |
·IFRS-9预期减值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49页 |
·IFRS-9套期会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49-50页 |
·政策建议 | 第50-51页 |
·关于我国准则完善的政策建议 | 第50页 |
·关于我国银行业审慎监管的政策建议 | 第50-51页 |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政策建议 | 第51页 |
·研究不足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51-53页 |
·研究不足 | 第51页 |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