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引言 | 第12页 |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2页 |
·三氧化钼的结构 | 第12-14页 |
·三氧化钼的制备方法 | 第14-19页 |
·水热法 | 第14-17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7-18页 |
·化学沉淀法 | 第18-19页 |
·三氧化钼的性质及应用 | 第19-20页 |
·MoO_3的光致变色性质及应用 | 第19-20页 |
·MoO_3的催化性质及应用 | 第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90 ℃下 h-MoO_3及 t-MoO_3·H_2O 的液相合成 | 第22-34页 |
·前言 | 第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实验步骤 | 第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3页 |
·产品的组成及结构 | 第23-24页 |
·表面活性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24-26页 |
·酸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26-31页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中间体对于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钼源的陈化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40-50oC 下聚乙烯吡咯烷酮诱导 h-MoO_3的合成及机理研究 | 第34-64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62页 |
·产品的组成、结构与形貌 | 第36-37页 |
·酸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37-41页 |
·表面活性剂 PVP 对产物的影响 | 第41-44页 |
·PVP 诱导合成 h-MoO_3机理探究 | 第44-49页 |
·体系中钼源浓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反应历程的研究 | 第50-54页 |
·钼源种类的影响 | 第54-56页 |
·40oC 条件下,多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 第56-60页 |
·前驱物对反应的影响 | 第60-62页 |
·加入顺序对产物的影响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Mo/W 复合氧化物的液相合成 | 第64-72页 |
·前言 | 第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主要仪器 | 第64-65页 |
·主要试剂 | 第65页 |
·实验步骤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温度对于反应的影响 | 第65-68页 |
·RH+/(Mo/W)对产物的影响 | 第68-69页 |
·RMo/W对产物的影响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钼基氧化物的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 第72-84页 |
·前言 | 第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主要仪器 | 第72-73页 |
·主要试剂 | 第73页 |
·实验步骤 | 第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2页 |
·h-MoO_3变色性能研究 | 第73-80页 |
·t- MoO_3·H_2O 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 第80-81页 |
·室温钼基产物的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 第81页 |
·Mo/W 复合氧化物的可见光光致变色性能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