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并行数字地形分析算法模式与数据拆分方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图目录第10-11页
表目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4-18页
     ·GIS并行化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数字地形分析研究第15-16页
     ·并行数字地形分析相关研究第16-17页
     ·并行数字地形分析算法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19页
     ·研究目标第18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9-21页
第2章 并行数字地形分析的相关理论基础第21-30页
   ·并行计算性能分析第21-25页
     ·性能损失第21-23页
     ·相关性、粒度和局部性第23-25页
     ·性能度量第25页
   ·负载均衡、可扩展性与可移植性第25-28页
     ·负载均衡第25-26页
     ·可扩展性第26-27页
     ·可移植性第27-28页
   ·数字地形分析算法设计与实现第28-29页
     ·DEM数据拆分方法分类第28页
     ·数字地形分析算法分类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并行数字地形分析算法模式第30-39页
   ·常用并行编程计算模式第30-33页
     ·数据并行模式第30页
     ·任务并行模式第30-31页
     ·递归拆分并行模式第31-32页
     ·流水线并行模式第32-33页
   ·并行数字地形分析算法架构第33-38页
     ·常用并行编程模式在并行数字地形分析算法中的应用第33-35页
     ·进程间任务分配与负载均衡第35-36页
     ·并行数字地形分析算法流程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DEM数据拆分策略第39-46页
   ·概述第39页
   ·邻域相关算法的DEM数据拆分策略第39-41页
     ·块拆分第39-40页
     ·重叠区域第40页
     ·拆分方案第40-41页
   ·全局相关算法的DEM数据拆分策略第41-45页
     ·拆分方案第41-43页
     ·算法正确性验证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典型并行数字地形分析算法实现第46-60页
   ·并行环境介绍第46-48页
     ·硬件环境第46-47页
     ·软件环境第47-48页
   ·邻域范围相关算法的实验第48-53页
     ·串行坡度算法介绍第48-51页
     ·并行坡度计算第51页
     ·实验结果第51-53页
   ·全局范围算法的实验第53-57页
     ·串行洼地填平算法介绍第53-54页
     ·数据拆分过程第54-55页
     ·并行洼地填平计算第55页
     ·实验结果第55-57页
   ·实验分析第57-58页
     ·邻域相关算法实验分析第57-58页
     ·全局相关算法实验分析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主要研究工作第60页
   ·研究结论第60-61页
   ·问题与展望第61-62页
     ·问题第61页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天地图·常州”的地理数据解析与聚合方法研究
下一篇:三维点云数据数字水印算法研究